誤信類風溼關節藥會傷腎 他用拔罐把背搞成「烏龜殼」

▲誤信類風溼關節藥會傷腎,他用拔罐把背搞成「烏龜殼」。(圖/示意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類風溼關節炎會侵犯全身關節,有時候全身關節一起發作,會造成患者痛不欲生。雖然目前已有傳統的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劑、小分子標靶新藥可抑制症狀,但仍有患者誤信吃藥傷腎,改去尋找偏方。高雄醫學大學附設免疫科主任蔡文展就曾遇過一位患者,用拔罐把自己的背拔成「烏龜殼」,讓他歎爲觀止。

蔡文展說,這位患者來回診時,他一開始發現其身上佈滿一圈又一圈的拔罐紅痕結果轉到背面更誇張,拔罐痕跡交疊在一起,整個背就像背了一個大的烏龜殼。另外,他也遇過病人用傳統療法抽打腫脹關節,結果造成整個關節部位爛掉,不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造成整個關節都破壞了。

風溼性關節炎至今致病原因不明,好發的年齡約在40歲上下,但若有家庭成員中有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或者受到環境因素如抽菸、中毒影響,也有可能年紀輕輕就發病。目前藥物只能抑制症狀惡化,而無法根治,但因爲近年來生物製劑與標靶藥物效果顯著,願意接受治療的病人也有所提高。

▲類風溼性病友協會理事長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免疫科主任蔡文展醫師合影。(圖/記者嚴雲岑攝)

蔡文展說,20年前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都只能靠免疫調節劑抑制關節破壞,但只對50%的患者有效。爲了提升治癒率,臺灣自10年前引進生物製劑,優點是對8、90%的患者都有效,缺點則爲昂貴,一個月的藥價就高達3、4萬元,就算已納入健保給付,仍只有15%的嚴重患者能夠使用,其餘都要自費使用。2年前引進的口服小分子藥物,也有類似情形

「近年來藥物進展神速,但很多病患觀念還停留在老時代。」蔡文展感嘆表示,20年前的傳統藥物,或許真的有傷肝敗腎的疑慮,但近年來的藥物已較少有這些副作用

類風溼關節炎長期放任不理,關節會慢慢被破壞,不僅無法繼續工作,甚至最後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對家庭與社會都是很大的負擔。蔡文展建議,患者千萬不要誤信偏方,因爲這隻會加速關節破壞,應該定期回診,並遵照醫囑服藥或施打針劑,若控制情況良好,可在服藥2年後進行減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