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Family/4大數位工具,顛覆教育現場

文/彭漣漪

科技正在顛覆一個又一個的領域,音樂界、電訊業、郵政……,如果要想像科技將如何顛覆「教育」,歡迎到馬來西亞走一遭。

2016年底在馬來西亞,舉行了「英國教育訓練科技展」(British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Technology Show,BETT)的亞洲盛會,英國是全球名列前茅的教育出口國,積極探索教育未來的可能性。在這個展場上,各式用於教育的新科技大陣仗排列開來。仔細走一圈,可以一窺未來的學生們,將接受到如何不同於以往的教育型態內容

馬來西亞的教育部長、泰國的教育部次長也參與了這場盛會,懇切談着他們國家在教育上的改革、所規劃的未來教學及學習藍圖……,其中很重要的是,百花齊放的科技正往教育注入着新奇的改變力量,可能將大幅重整教學與學習的方式。

馬來西亞教育部長Y. B. Dato Seri Mahdzir Bin Khalid很驕傲的表示,馬來西亞有8185間學校採4G連網技術公立學校鼓勵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相關競賽……,「但我以一個父親的角色來看這件事,更感到興奮,科技、創新、創意整合進教育體系中,是集體的努力,也將是典範轉移的開始,」他說。

微軟是BETT的全球夥伴,微軟全球教育事業副總裁沙西託(Anthony Salcito)表示,微軟推動科技產生改變不遺餘力,在全球已建立108間未來學校示範點,強調必須無所畏懼的重新創造,但單憑科技無用,同時必須有很棒的教育工作者

在這場盛會中,同時開了兩整天的分會,進行校長老師的訓練,與教育工作者分享,目前用在教育上最新及熱門新科技有哪些。科技新浪潮正撲向教學的現場,校長及老師們戰戰兢兢、嚴陣以待,他們不是科技原住民,對此有所恐懼。

但其實,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最終目的是要服務人類,在教學與學習的現場,科技扮演的角色、可以提供的服務愈來愈具創意與想像力,可以讓原本2D抽象教材立體化影像化,可以讓學生親眼「見到」過去從來不能到達的地方,讓老師上完課就知道學生學習成效。以下就舉例說明:

1.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MR(混合實境)

功能──讓2D抽象教材立體化、影像化

在英國教育訓練及科技展上,有許多英國新創公司展出最新產品,每一個都是對未來教室的新想像。以Active Lens來說,Matt展示他們公司產製的歷史科虛擬實境教材,這堂教材有關二次大戰,記者戴上紙製頭盔設備Google Cardboard(只需幾百元臺幣),就潛入了二戰壕溝體驗二戰軍人在壕溝中躲避敵方砲彈、與敵人交火的虛擬實境。

「這樣讀歷史不是很有趣嗎?」Matt拿出公司自制的七本教材說明,這套教材拿到BETT的相關獎項,在英國已有3000個學校使用,每個學校一年費用約450美元,只需簡單的說明,老師基本上不必特別受訓就能在教室中使用。未來他們將開發寫作、文學及數學、科學等相關教材及課程

2.3D教材、影音教材

功能──讓抽象觀念立體化、影像化

傳統教材談化學鍵重力物理現象等抽象或複雜的觀念時,常讓影像思考型的學生痛苦不堪,不知在說些什麼。利用3D教材,影像思考型學生得以「看見化學鍵、重力現象」,3D Classroom產品開發經理Anna說明,教材使用彈性很大、屬互動類,老師根本不必學習什麼新科技就能用在教學上,教材涵蓋生物、化學、物理、數學、地理及科學。

影音是另個好用的補充性教材,Twig與BBC等影音業者合作,取得授權制作精緻的影音課程,同樣是BETT獎項贏家。

Twig國際業務經理Lucy說明,公司專門針對STEM製作內容,給國中小學生使用,而且會根據各國課綱要求,做地區性調整,因此老師很樂於在正式課堂上使用做爲補充教材,例如談到蜜蜂如何擔任花粉傳播的媒介、DNA結構是如何、慧星撞地球的模擬影音等。Twig 教材有3.8萬個單元,在73國被使用、目前共有19種語言(含中文),5.7萬間學校採用。

3.老師教學評量網路平臺

功能──現場評估學生學習情形、長期追蹤記錄

傳統教學一直無法突破的問題是:當場瞭解這堂課個別學生到底聽懂了沒?等到下週或下月甚至到學期末做評量,才發現問題,往往已來不及。Literatu創辦人Mark說明,Literatu開發出3.3萬種各科評量,老師每堂課可現場瞭解學生學會了沒?Mark拿出某班某次的科學課程說明,這班上完後有58%的學生聽懂了,而且老師會知道是哪些學生沒學會,這樣能有機會針對個別學生給予不同的補救及指導。

Literatu來自澳洲,目前全世界共有2400所學校使用,新加坡最多,馬來西亞第二,Mark發現,亞洲國家對這類新科技接受度反而比歐美好。

4.新教師教學訓練技術

功能──讓新教師透過軟體模擬上課情形

如同訓練機師以飛行模擬器練習駕駛飛機,新手教師也能透過軟體練習、體驗各種學生反應及對應方針。Connect國際業務主任Stuart示範了他們的軟體:熒幕中有五個學生,各有不同身分及性格,每個學生對老師上課詢問、教學有不同迴應,老師得現場回答個別學生、練習掌控班級經營。

以上是全臺唯一受邀媒體──《未來Family》記者到馬來西亞採訪看到的部分現場,見識到教育領域中,全球有很多人正默默開發新的教材及技術、想像新的教學與學習。在這展場之外,有更多人正努力嘗試各種新的可能性。

「科技可以擴大影響力、可以分享、可以帶來改變,藉由數據,可以瞭解教育現場的真實情形,」微軟全球教育事業羣副總裁沙西託表示,教育的改變很慢,但他相信,過個五年、十年,一點一滴都能看到成果。

沙西託的媽媽是小學老師,半年前,她把一些學生學習數據放上雲端。「我告訴她,媽,你不必用到最好的科技,你就安心做個好老師就對了,」沙西託說,在新數位工具的應用上,老師多半怕學生比他們懂,爲了藏拙而不願使用,但其實學生可以幫助老師。沙西託表示,老師會問,該怎麼做,「很簡單,例如使用網路攝影機做監看、將教學用照片放上臉書、推特讓學生知道......等,把科技當做工具,架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樑,」沙西託說。

科技令上一輩畏懼,但科技其實可以是很好的助力,也能提供傳統教學無法達成的功能。如果更多老師、家長知道有這些新工具可用、可以如何被使用,相信對教育會有全新期待。

延伸閱讀

1.蔡慶玉 擦地板接力賽

2.陶晶瑩:「我鼓勵女人要自私一點。」

3.德國託兒所的四個教養原則,讓孩子感覺到「我可以、我會幫忙、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