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紫禁城 宮殿諱莫如深
這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宮殿,原來並非明朝初年原物,材料規模也嚴重縮水,難以想像最初三大殿多麼恢弘壯麗。
從明成祖遷都北京到清遜帝溥儀被逐出宮,五百多年中紫禁城曾經是24位皇帝的辦公室兼住家。
明成祖興建 14年完工
明朝洪武31年,朱元璋去世,孫子朱允炆繼位,皇叔燕王朱棣不太服氣,於是在建文元年發動靖難之役奪取帝位,改元永樂,也就是明成祖永樂皇帝。
永樂四年,朱棣下詔遷都北京;五年命侯爵陳圭、工部侍郎吳中負責營建北京宮殿,這個浩大的工程一共進行了14年,直到永樂18年才全部完工,紫禁城,就是當時不惜巨資興建的皇室宮殿羣。這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宮殿,除了華麗壯觀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
紫禁城四面環繞着10公尺高的城牆和52公尺寬的護城河。南北長961公尺,東西寬753公尺,面積78萬平方公尺(大約110個標準足球場大)。傳說紫禁城共有亭臺樓閣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這還真只是個傳說;這個「間」,不是一間房間的「間」,而是古代的計算單位,兩根柱子的中間,叫做一「間」,所以三根柱子就是兩間。
根據計算,紫禁城共有殿、宮、堂、樓、齋、軒、閣,八千七百零七間半,建築總面積16.3萬平方公尺。宮殿建築佈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樑、金碧輝煌。爲什麼有半間?那是因爲文淵閣西邊有一間獨特的小樓閣,它和一般的樓閣不同,兩柱之間不是一丈多的間隔,而是僅有五尺左右的距離,所以只能算半間。
爲了建造這一座宮殿羣,明成祖可真是不惜血本:珍貴的百年楠木來自四川、湖南、雲南等地深山,利用長江漂流到揚州,然後再經過大運河運到北京;宮殿內鋪設的地磚-「金磚」則是在蘇州燒製,土質非常細而且粘性很大;磚坯入窯之後要燒130天,燒好的金磚再浸透生桐油,才能拿來鋪地,據說價值幾乎等同於黃金。
不惜血本 建築大工程
沉重的巨大石材,從北京附近的房山、盤山一帶開採。爲了運輸這些巨大石材,首先要把運送的路途完全整平,同時每隔幾裡開鑿一口水井,等到冬天滴水成冰的時候汲水潑在路面上,讓地上結一層厚冰,然後在冰道上把巨石拉進工地。
紫禁城裡最大的整塊石雕,保和殿北面的石雕雲龍丹陛,就是這麼運進來的。這塊丹陛長16公尺,寬3.07公尺,厚1.7公尺,重達250多公噸,整塊巨石從房山運到北京,50多公里路程、兩萬多民伕拉運,走了28天。
遊覽紫禁城的時候,最容易讓人困惑的是紫禁城的大門究竟是哪一座?有人說是天安門、有人說是端門,其實按照規制,午門纔是紫禁城的大門。午門的正面有三個門,正中間的門通常不開,只有皇帝才能出入。不過這也有兩個特例,一是皇帝大婚的時
(文轉B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