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呈/10000個小時成爲專家 不只練劍,更是練心

▲有人練鋼琴學書法學了好幾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次練不到一小時鐘點數不夠自然學不成。(圖/商周出版提供)

王學呈/《新新聞社長,曾任東森新聞雲總編輯錢櫃總經理

百貨公司週年慶,一對年輕男女現場演奏大提琴小提琴曲目包括《愛你一萬年》等等。他們的技巧行雲流水,神情自若,成功帶起嘉年華氣氛

一般人認爲,琴棋書畫技藝的練習是以年或月來計算。其實不是,所有的練習都是以「鐘點」(小時)爲計算單位,大腦的理解和肢體記憶是一次又一次累積出來的。

有人練鋼琴或學書法學了好幾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次練不到一小時,鐘點數不夠自然學不成。機師飛行員訓練以「飛行時數」爲計算基礎, 道理就在這裡。音樂班和美術班學生想要成材,每天八小時以上的練習是基本款。

每個鐘點都有意義,時間夠長,訓練纔可以化爲本能,並且出神入化。

我父親當年因爲家境不好,十幾歲就離家,從苗栗臺北當學徒,學做傢俱和洋牀,從一針一線開始學,每天至少工作十個小時,一週工作七天,晚上睡在工廠,只有農曆春節才放假回家過年。這樣的日子足足過了三年纔出師。換算下來,大約習藝一萬個小時。一萬個小時纔可以出師成匠。當年推動臺灣經濟奇蹟的一批批黑手匠師,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科技時代電腦和人工智慧可以縮短流程,但是專家的養成還是需要一萬個小時以上。專家的火候不只是技巧,還包括心性,以及對市場的經驗直覺。你一定要經過一波景氣循環,經過一些挫折,才知道怎麼落地、怎麼變現。同樣的工作平臺資深工程師寫出來的程式,就是比年輕的工程師高明。經驗和磨練無可替代。

人生學習曲線無從省略,這不像軟體升級花點錢就可以從2.0跳到3.0,或者像汽車從2.0升變爲3.0升。儀器機器的背後是人的競爭,而人和人之間比的是心,心是磨出來的,一萬個小時不只練劍,更是練心。

熱門推薦》

大學熱門科系洗牌 市場需求等於就業保證?►提高基本工資,臺灣會不會出現「邊際勞工」?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授權,摘錄轉載自《人生需要經營,也要適度放過自己》商周出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