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資訊/是投資還是投機 就看你心中的一把尺
作/李鎮宇
幾個月前,筆者推出一系列的BitCoin報導,從運作機制到實際挖礦,提供讀者最完整的知識,這期就來探討BitCoin在市場的價值。
記得筆者在本系列專題二部曲的預告中,提到要跟讀者介紹市場的情況還有投資方式,正好這幾個月BitCoin的市場變化實在太大,反而讓筆者可以用更宏觀的角度去看BitCoin的未來,並提供一些淺見與讀者分享。
行情波動甚大
投資者有兩種,分別是短期炒作跟長線持有。按照理論和經驗,一個投資標的在短期波動幅度很大的時候才適合短期炒作,最好可以快速獲利了結。相反地,長期持有就是標的穩定,不會有什麼波動,投資人覬覦的是穩定的配息或者未來的增值空間。
讀者看到「穩定配息」的這個假設,應該已經知道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當前還沒有一家銀行或者投資公司,吸收BitCoin當作存款然後轉貸款、投資,再配息給存款戶。銀行從本質上就被BitCoin給排除,目前只有看到居中保管BitCoin的第三方交易網站,它們並不算是銀行(放款、信貸等常見業務不存在)。
短期持有呢?前一波短期持有BitCion的人,應該都已經賺翻了。
如果是今年農曆年以30美元左右的價位持有,然後在近期以超過1,000美元出脫,那真的是達到最高的投資報酬率,更遑論3年多前推出時就投入挖礦的人,更有機會輕鬆擁有百萬美元身價。
這段簡單的描述,充分反應了BitCoin誇張的漲幅,至少40倍左右的投資報酬率還真不是人人玩得起;之前沒有投入挖礦,現在恐怕也沒有夠深的口袋好讓你挖。
另一方面,歷史上的教訓已經告訴我們「當人人都投入的時候,崩盤的日子已不遠了」,例如和尚跟尼姑都進了號子(即證券經紀商),原本不知道網路的人都在投資網路公司。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一下17世紀時,鬱金香的投機是怎麼泡沫化的。
打開Google的搜尋引擎,以BitCoin當關鍵字搜尋新聞,可以發現都是炒作的消息、政府的看法、專家的意見。
例如「中國大媽集體投入BitCoin炒作」、「多家科技公司投入挖礦機研發」、「中國人民銀行禁止銀行攝入BitCoin業務」。
然後「曾俊華指BitCoin神話具啓發性」(曾俊華是香港財政司司長)、「葛老:比特幣是一個泡沫」。讀者看到這些負面爲主的標題,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願意冒險(正面的就是需求被帶動,高階繪圖卡、大瓦數電源供應器大賣)。
幾個月前的筆者,如果寫同樣這篇文章,會語帶保留的說:「可以玩玩看!」但是現在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少碰爲妙,最好可以獲利了結,採取少輸就是贏的策略。
世界級的央行官員跟前聯準會主席都這樣講了,讀者自認有比他們更專業的財經知識?
炒作的空間包含市場的消息,而多數的炒家也的確只有市場消息可以參考;要影響成交的價格,目前爲止也都是靠消息。先前遇到價格劇烈下跌的幾次案例,幾乎都與網路攻擊、政府與大型機構的反應有關。
例如Mt.Gox在4月時被DDoS攻擊,當時BitCoin就迅速下跌但也在短時間內回升,並超過之前的價位。
到筆者撰寫本文時,中國人民銀行跟泰國央行發表對BitCoin的管制,還有中國電信與百度停止接受比特幣付款,等於間接否定了比特幣等同於貨幣價值的立場,於是BitCoin下跌達50%。
這些現象對於專業的投資人而言,足以證明BitCoin不是一個人人可以下去玩的東西。另一方面,筆者個人比較質疑的是第三方網站的公信力。
由於市場上還沒有太多的店家直接收受BitCoin,而持有者也是抱着投機的角度想套利,所以找一個第三方網站把BitCoin都放在裡面非常合理。
BitCoin在發展的時候,一個很大的目標是要透明、然後沒有中央管理的機制。但在最近一些案例中,筆者開始質疑這個理想。
主要是負責保管BitCoin的網站多少有干預的能力,例如他們可以用維護當理由,無預警的在短時間內關閉網站。
這種現象根本無法預防,甚至在註冊時的條款就已經先寫下保護傘,定型化契約對使用者而言幾乎沒有保障,以保護網站經營者纔是主要目的。
同時也一直有陰謀論的說法存在,例如遇到市場對這些網站業者不利的情況,像是忽然有大量的BitCoin被出脫,業者就可以技術性的關閉網站護盤。
也避免短時間內大量的現金週轉,導致營運出現問題。現實市場中的投資,幾乎都要有財報可以稽覈,BitCoin 交易網站做不到透明化,這些人搞仲介網站也絕對不是單純作慈善事業,所以讀者挑選第三方網站還是得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