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以藝術找尋更好生活

17年前《印象·劉三姐》帶火了一座城,十萬人仰仗它生活。而後《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普陀》《印象大紅袍》《印象武隆》,王潮歌一部部氣勢恢宏的實景演出,讓天地山河皆成舞臺框架,地域文明、非遺明珠亦被戲劇語彙賦予動人生命

在《又見平遙》《又見五臺山》《又見敦煌》系列,王潮歌又一肩挑了編劇和導演雙重角色。不只如此,她團隊的推進速度是難以想象地迅捷兇猛,2019年9月《只有峨眉山·戲劇幻城》開啓“只有”系列,2020年夏天第二部作品《只有愛·戲劇幻城》已經在江蘇鹽城荷蘭花海旅遊度假區完成了。屈指算來,她的作品已在10個城市持續上演。

近些日子,王潮歌才坐到《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會議桌,《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又已經在廊坊劇院等她。“實景演出”開先河者的名號至今無人撼動。

“我自己就不能做出獨特的好作品嗎!”“我是我的王潮歌。”所有既往都不適用於王潮歌,反倒是她磅礴恣肆的能量,暢快颯爽的本真率性,把筆者帶上身不由己的過山車。

每次面臨一個地域的創作,王潮歌不去提取典故做膚淺僵化的符號,而是關注那裡的人們此時此刻的精神狀態。她創作《印象·劉三姐》選取了老漁民劃竹筏打魚的印象,歌頌山水人間勞作,那是人生真正的關懷和共鳴。做《又見敦煌》的時候,王潮歌把自己埋在了敦煌學典籍中。

來鹽城大豐“荷蘭花海”考察,3000萬朵鮮花讓王潮歌聽到了愛的心跳。當她看到花叢中一個穿婚紗的胖姑娘跳來跳去,男朋友的注目不離左右,淚水涌滿了她的眼眶。“這片花海感動了一年7000多對戀人,結婚登記處都從政府機關搬來了,這得是多吉祥的地方啊!”

劇場大門兩旁寫着王潮歌對愛情的昭示:“只有愛,是千年不朽的”“只有愛,是不可捉摸的”“只有愛,是超越生死的”“只有愛,是無孔不入的”……愛一個人愛到顛三倒四,愛到疼、愛到傷及生命,都是老天爺對你的眷戀,遠比一輩子沒動過心的蒼涼結局幸運得多。不知道王潮歌是否知道自己認真起來有一種威壓蓋頂的能量,論起愛情自帶排山倒海的氣場

王潮歌請來了建築設計師王戈,2019年4月鹽鹼地上破土動工了。這是在剛剛完成了《只有峨眉山·戲劇幻城》雲之上劇場、雲之中劇場、雲之下劇場的排練之後,沒有間歇,完成了如月劇場、如心劇場、如花劇場、如歌劇場、如故劇場和如意劇場六大劇場的創作。“荷蘭花海”《只有愛·戲劇幻城》於2020年6月19日首演,成爲了當地最重要的文化標誌之一。

1.和技術人員蹚鹽鹼地爛泥

建築創造本身是抽象和理想、理性和感性並存的。王潮歌回母校演講,有句話特別打動建築師王戈,她做這個戲劇要人不知不覺地進去,讓人不知不覺地出來。“王潮歌一起和我們做建築設計。她反覆討論‘色彩’,石牆上塗料的顏色、彩色玻璃的顏色、金屬板特殊塗漆的工藝,都試圖表達愛的複雜性。很多當代導演習慣沉浸在文學交流層面,或和演員交流。王潮歌不僅在文本上達到了舉重若輕,也能和所有非專業人員傳達最深刻的東西。”

王潮歌和技術人員深一腳淺一腳蹚着鹽鹼地上的爛泥,在灰土揚煙裡共同畫草圖,處理數據問題、高度問題、成本問題,嘗試金屬板的噴漆效果,共同克服了承重地下防火等級、聲音尺度、材料標號的難題……王潮歌認爲導演就該熟悉這一切——這一切關係着空間,“戲劇最重要的是它在什麼地方演,它幾乎決定戲劇的命運。”

“一直以來排演都受到劇場的侷限。你只能把戲塞到鏡框式標準舞臺上,但我認爲舞臺也許是沒有邊界的。”《印象西湖》三千平方米的水下平臺是他們一點點搭建的。到了《印象麗江》,她在3100米的高原借了一個人家殘破的牆,豎了360度環形的一個劇場,想讓馬跑過去。而在《只有峨眉山·戲劇幻城》裡,又做了一個能俯視人間的帶雲彩的劇場,50萬片玻璃瓦和灰瓦每一片都是被螺絲擰上的。“那個漂亮的建築本身已經成爲劇本和一首詩歌,成爲雕塑一般的語言。”

在如夢如幻的大豐花海劇場羣中,徜徉於他人的故事,邂逅平行世界的自我,分不清物象和本我的迷離牽繞。隨時坐下聽當地素人演員帶着口音講故事,發現自己的曾經。這正是王潮歌想要的——她希望觀衆走進劇中、不只爲戲鼓掌:“因爲我想讓你沉浸在這個情緒裡,你在內心裡的感嘆比鼓掌重要得多。等觀衆出去,你再去看他的表情,就特別不一樣了。”

一個個花色不同的坐墊,被牀單被褥帶圍割起來的空間,傳送着濃厚的生活氣息。男女觀衆不同動線進入的觀衆席,對摺了鏡像般的空間。以牀來表達性和愛的糾纏困惑,熱烈雋永,詩意駘蕩;初戀的吶喊如同劍光火石;永別戀人的肝腸寸斷,電影大片般的亂雲飛渡。這一切讓觀者深藏心底冰凍三尺的熱淚,被猛力翻卷起來,黑暗中哭得像個孩子。《養老院》人物造型誇張,明快喜感,兩個反擊輿論壓力的老人意外成爲了荒蕪背景上的愛情圖畫,而眼見別人恩愛溫馨的老人們則倍感孤獨。王潮歌在結尾並沒有去粉飾大團圓,而是遵循生活的真實,表達對命運饋贈的珍視。

2.有一支好筆的天才童年

王潮歌的才思敏捷隨處可見。深夜採訪結束,下一個會議在等她。幾個小時後天亮了,當她走上臺發表榮譽市民感言,不禁爲她微微擔心。“……我的思緒是紛亂的。我擡頭看到了燈架,上面居然有個鳥窩,連他們都把家安在了這裡……就像我從此是鹽城人了,感謝鹽城的父老鄉親對我們的信任和厚愛,讓我在這裡也獲得了家的感覺。祝願你們每個人的生命如同這個鳥窩一樣,健康的生活,愉快的繁衍。在百年千年之後這裡依然有花的盛開……”臺下掌聲雷動。一個個懸念迎刃而解,就是王潮歌的日常,就如同王潮歌從小到大的考試成績出人意料。

王潮歌童年對父母的印象,就是兩個秉燭伏案的背影。父親任職教育報社總編,母親當了十年總編的《縱橫》雜誌是全國政協唯一的綜合性文史期刊,在上個世紀具有極高的聲譽。一到父母單位的發稿期,家全然沒人管了,樂得沉浸在文學世界裡的王潮歌讀完的小說論堆兒撮。從小到大嚴重偏科,成績不是一般差,父母直跟王潮歌商量:下學期咱能減掉一門不及格嗎?半學期了課本跟新的一樣,王潮歌被老師叫起來站着,窗外的景色跟小說場景很融合,於是繼續替主人公補充內心獨白。走神這事沒讓媽媽壓住火,王潮歌的代價是心儀很久的白連衣裙被剪了。守護着內心的詩歌,暗戀着高年級的小哥哥,王潮歌一點也不着急沮喪。家長會上老師不知道上半段批評和下半段表揚怎麼分配好。

父母有底氣的是王潮歌有一支好筆——字都認不全的時候,她寫出的詩歌想象瑰麗,文采粲然。作文課上她的名字總是花團錦簇——老師拿着一摞作文進來,毫無懸念最上面的範文一定是王潮歌的。老師越念越激動,數不清的驚歎號要衝出教室。王潮歌上的是重點中學,作文比賽從全校到全市,第一名除了她沒有懸念。14歲她的詩歌接連發表在《人民文學》上,儘管寄出的稿件中不會寫的字用了別字替代。少年出版社出獲獎文集,打開第一篇文章還是王潮歌的。過目不忘的天資讓王潮歌在高考前用兩三個月把一路不及格的數學分數飆升到80多分。

她順利地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導演系——那個時候,還叫北京廣播學院。大學三年級,王潮歌已經導演了自己編劇的上下級電視劇《暑假裡的故事》,電視劇的主角是鞏俐。

3.“閉門造車式”創作

花田綠蔭,薰風拂面,在由5大表演空間組成的“如月”劇場,9個空間組成的“如心”劇場,“聖勞倫斯”教堂裡的“如歌”劇場,幾十臺小戲或淡婉輕盈,前衛實驗,或濃烈深情,詼諧機智,變化之迥異跳脫,樣式風格大幅跨越。

王潮歌的創作是“閉門造車式”——除了爲寫愛情劇上上微博,不用電腦,不借鑑任何經典,鄙視能給自己帶來捷徑的所謂“學習”。藝術家基本的職業道德就是不抄襲,創作必須是原發的。書和電影純粹爲休閒娛樂,沒有開拓思路的功利目的。模仿別人的怎麼都會有痕跡,會讓她不舒服,認爲那是侮辱投資人。對當代歐洲劇場的大師作品幾乎不看。既沒時間,也不需要吸取。一切因爲學習而導致的結果,都不是一個天才的必由之路。人類五百年出一個鉅細無遺的達·芬奇,他的貢獻缺乏正式教育,與生俱來,自有萬有。

藝術創造是打破陳規的過程:大海天空是倒置的,星空是密集成團的。這個世界混亂蕪雜着太多的同質化,重複意味着死亡,跟自己順撇也同樣是耍流氓。曾經有人在微博上批評她的藝術做得不太地道。爲什麼呢?看不到大師經典的影子啊!王潮歌倒樂了:“兄弟,誇我呢!借鑑經典我真不想。人家都做出來的東西,你還敢再做嘛!我怎麼就不能再做更新更好的呢!創作不能學習,只能是原發,一萬年不知道能不能出來個藝術家。因爲人類出過貝多芬,我就要再造出一個芬多貝嗎,就不能再有一個周杰倫嗎?非要讓他倆比嗎?”

只要是創作,每一天都在痛苦掙扎,王潮歌也一樣。遇到難題怎麼辦?苦思冥想,不斷試錯。腦子被掏空了怎麼辦?王潮歌說纔不會呢,想法多得快溢出來了。如果觀衆真沒感覺,王潮歌絕不嗤之以鼻。“藝術家的作品不是與所有人爲敵的,藝術語彙是會和人共振出氣場的。”

4.素人成爲角色

本以爲王潮歌在排練場是猙獰強勢的。這又錯了!對待素人演員,王潮歌是一位溫情的導演。“第一個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是在江上演的,我要的演員一定是漁民,只有腳和身體勾着的本地人才撐得了五根竹子綁成的筏子。”《印象麗江》裡的素人演員大聲問觀衆:“你們還會再來嗎?我在這等你!”簡直成了催淚彈。

排練素人演員的時候,是否遇到更多的困難?是否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答案是肯定的。但王潮歌說沒關係,她認爲只有不合適的角色,沒有不合適的演員。多達數千次的排練讓王潮歌找到了培訓素人演員的好多方法。“再試試,再給一次機會!我知道他們能行。”她有信心、有耐心、有辦法,能使這些從未登過舞臺的農民、工人、學生成爲合格的表演者,使他們從一個素人蛻變成角色。

每次重回故地,演員們神采飛揚地大聲向她表達重逢的喜悅,張羅家人來看他們自己的戲。和初來乍到時縮在劇場一角、不聲不響判若兩人。很多次王潮歌躲到角落裡,偷偷擦去暢快的熱淚。獲獎的時候她不哭,崩潰危機的時候她不哭,父老鄉親讓她忍不住飆淚。“讓卑微者昂首挺胸站立在陽光下,讓父老鄉親的日子過得有尊嚴,讓藝術陶冶每一個普通人,這是我工作的最大意義。”

碰到不洗澡的鄉民,城市人會有種想立即躲開的侵犯感,但她早不介意了。老鄉回答“我一袋煙的工夫準到”,她就鐵定相信他們。一袋煙就是他們的鐘表,不洗澡就不洗澡唄,絲毫不影響她真心真意喜歡他們。“有人覺得他們討厭,但那個討厭的人其實是你。”有一位男主角曾經進過監獄,他格外珍惜演出機會,王潮歌都怕他嗓子喊啞了。有一位老伯怕記不住臺詞,使勁背誦……王潮歌從心裡願意更多人加入演出,讓藝術給他們一個生計,讓他們的夕陽開始升起,振奮起精神去越過越好。“這是我工作的意義,是我最大的光榮!”這是王潮歌給自己的誓言。

榮譽市民獎牌在家裡排成一長溜,老爸看得直樂,問這有啥用啊?“城裡的人們不可能給予我更多,要不你來我的‘家鄉’做我的家人吧。這獎牌標誌着永遠的尋找,爲更多的人尋找更好的生活。”王潮歌回答。

5.累到能躺着絕不坐着

累劈了的王潮歌把買衣服當休息——不光給自己買,也愛給周圍人買。她喜歡酒店樓前盛開的小粉花,沒幾天300株花浩浩蕩蕩被運到了北京的家,驚得家人一愣一愣。想家人了,乾脆讓先生帶着父母孩子全家來探班。王潮歌經營家庭的方式也是那麼大手筆。喜歡的衣服跟昂貴的大牌沒關係,那是自己超好玩的小遊戲!優異的審美駕馭力讓王潮歌永遠在百變場合耳目一新,得體考究,細節亮眼。標誌性的淡咖色麥穗燙好似和空氣擦出火花,隨意挽起又是一番颯爽嫵媚。變態級海量衣服當然需要一個超大的家來存放,如同對待創作一樣絲毫不湊合,一件找不到都跟家人急半天。

愛情至上的王潮歌竟然沒有過婚禮,沒穿過婚紗,也沒有帶過鴿子蛋鑽戒。沒遺憾嗎?她說:“這算個什麼!我不需要一個儀式,也不需要戴個大玻璃碴子。我一畢業就嫁給了後來留校擔任班主任的徐東,他沒出過軌,沒想過潛規則誰。一想到過幾天能和徐老師坐在一起,吃點零食水果聊聊天,還挺激動!”

王潮歌也經常有崩潰的時候:“我動不動就垮,但是恢復得很快,趴了一秒鐘就再上,這是職責所在。”常年的航空母艦般超大項目,每天工作時間不止於18個小時,王潮歌最怕睡前聽到助手們的手機鈴聲,腦子裡還會強迫性迴響。長年累月高強度的打拼節奏下,能躺着絕不坐着。加上天生飯量小,吃一點就夠精神抖擻撐一天,所以她肆無忌憚地打擊年輕助理們吃得太多、浪費糧食。助理給她端來兩小盤水煮青菜加一筷子梅乾魚,然後到朋友圈控訴。

北京人的精氣神是直來直去的,剛說完聲淚俱下的人生至理,緊接一句騙你是小狗,舞臺所有部門沒踩點到高潮,想罵你大爺的,跟心愛的人逛逛小衣服攤,還磨磨唧唧的——王潮歌的對話全是痛痛快快的真性情。

天涼了,王潮歌給爸爸老王繫上了新絲巾,“小夥子照來照去很高興”。好幾個月不沾家,家人每天吃什麼她可都知道,還知道在哪個攤子能買到老人專用的鬆口襪子。出差之前把超大包的零食麪膜送到女兒的校門口。微信圈也和普通人一樣滿是繞着彎的揶揄:老王釀的葡萄酒,徐老師的貓,張助理乾巴巴的營養餐……小情小趣一樣不少。

這精神頭一般人真夠嗆。

張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