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中國侵臺假議題 臺獨引戰真危機
旺報社評
賴清德執政百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中國侵略臺灣的目的,是想要改變以規則爲基礎的世界秩序。隨後,代表賴清德訪美的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也表示,中國真正目的是透過取得臺灣、主導世界秩序。將臺海問題簡化爲「中國侵臺」是民進黨的長期論述,但俄烏戰爭後,俄國侵烏與中國侵臺概念的連結,固然讓臺灣問題被國際看見,但也讓臺海情勢更復雜。
一邊一國的臺獨觀
對照兩岸關係歷史,「中國侵臺」是去脈絡化的概念,本用於民進黨對內選舉動員、挑撥族羣對立,卻因美中對抗、俄烏戰爭等國際情勢變化,近年來躋身爲國際話語,被歐美日主流媒體與政界廣泛採用。建構「中國侵臺」概念的本意,是把兩岸關係從內戰歷史脈絡中剝離,詮釋爲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主權與領土的侵犯,本質是一邊一國的臺獨觀。
賴總統多次以臺灣「放棄反攻大陸」突出中共動武是「侵略」行爲,這是對兩岸政策的扭曲。兩岸隔海分治,既是東西方冷戰產物,也是國共內戰延伸,依照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政府放棄反攻大陸、終止動員戡亂,並非放棄統一,而是向內部經濟發展與民主政治建設轉型,與大陸進行和平的制度競爭,最終讓兩岸在制度相近且共同接受的狀況下,完成國家統一。
事實上,根據美國杜克大學TNSS臺灣安全調查的今年最新數據,如果兩岸政治、經濟、社會條件相近,仍然有3成臺灣民衆支持統一,調查還顯示,當前有6成臺灣民衆支持兩岸在「一箇中國、各自表述」原則下進行交流。可見,即便距離中華民國政府提出國家統一願景(國統綱領)已經超過30年,兩岸關係、臺灣政局與國際情勢發生巨大變化,臺灣社會仍有3成認同既定統一路徑,也就是「融合統一」,也有6成認同兩岸在一中架構下展開交流。
換言之,多數臺灣民衆能夠清晰認識到,只要臺灣不脫離一中架構,兩岸就可以展開交流,未來透過和平發展、拉近彼此距離,不排斥統一可能性。也就是說,所謂中共對臺動武也有前提限定,只發生在臺灣突破一中架構的狀況,但以目前的憲法和兩岸條例,兩岸關係就是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法理一中架構沒變,因此民進黨口中的「臺灣人不怕阿共打過來」,並非是臺灣人認爲對岸「不敢打、打不贏」,而是認爲臺灣根本獨不了,所以打不起來。
一中架構和平解決
當然也需認識到,過去幾年來,兩岸齟齬愈演愈烈,原因很多,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源於雙方對一中架構的模糊性產生懷疑。2019年陸方對九二共識的闡述,淡化了「各表」、強調了「促統」,纔有民進黨抓住機會將「一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國兩制聯結。無論是蔡政府陸委會主委邱太三,還是現任的邱垂正,都提到陸方對九二共識做了「新的加註」或「重新定義」,的確反映出一些人的擔心。
不過,近幾年北京已做出明顯調整,包括尊重馬英九提中華民國、提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擴大版共識,遺憾的是民進黨政府視而不見、未隨之調整,頭腦還卡在迴應2019年北京對臺論述的舊時空,錯過了兩岸融冰的契機。加上俄烏戰爭爆發,西方又長期以來將俄羅斯、中國視爲挑戰既有國際秩序的威脅,這才讓民進黨繼5年前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聯結後,又將「中國侵臺與俄國侵烏」聯結,謀求國際聲援。
但國際社會顯然沒有那麼「笨」,縱觀近年來國際雙邊、多邊峰會提及臺海議題時,都採取「兩段論」:一是臺海和平穩定、二是兩岸問題和平解決。如果前半句可以視爲對臺灣的同情和理解、抗議大陸對臺文攻武嚇,那麼後半句的「和平解決」,實質上還是回到了一中政策架構下,甚至也隱含着不否定陸方「和平統一」或我方「國統綱領」所提出兩岸路線圖的可能性。
TNSS臺灣安全調查的最新結果亦顯示,近年來臺灣民衆認爲「若宣佈臺獨,北京會動武」的比例穩定在65%高位,回到陳水扁執政時期。若對比6成民意支持兩岸交流、3成民意認同融合統一的民調結果,再次證明,所謂「中國侵臺」是民進黨虛構的假議題,脫離一中架構、推動臺獨引發戰爭,纔是臺灣主流民意擔憂的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