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走出中美共管臺灣舒適圈假象

旺報社評

「聯合利劍-2024B」演習準備時間之短、出動機艦數量之多、封控之緊皆爲前所未有,充分展現解放軍封鎖臺灣與區域拒止的能力,但美國國務院與五角大廈除呼籲北京剋制外,並沒有實際的動作。

美中共管 自我安慰

北京這次軍演,除表達賴清德就任以來不斷推動「新兩國論」的不滿,也是對下月出爐白宮新主人的示警。北京認爲無論下任美國總統是由川普迴歸還是賀錦麗接棒,對華政策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壓制中國崛起已成爲兩黨共識,都不會放棄打「臺灣牌」。中共這次軍演是在提醒下一任美國總統,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關鍵議題,無論誰當選或甚至在政權交接過程中,若想打「臺灣牌」都將面對戰爭的風險。

雙十國慶前夕,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被問及對賴清德「祖國論」的看法時,他不願迴應,僅表示建議詢問賴清德辦公室,言下已有不滿之意。他重申,美國「一箇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不支持臺灣獨立,並表明臺海和平合乎美國利益。康達釋放的訊息,賴清德應該是有所認知,在其國慶演說中也做出相對520溫和的調整。

臺灣從冷戰開始就控制在美國手中,對北京而言,「臺灣問題」雖然是「內政問題」,但實際掌握能力有限。隨着中國國力茁壯以及全球事務需要北京之處漸多,華盛頓在臺灣問題也必須顧及北京的顏面,特別是小布希時代因爲反恐戰爭的需要,對當時陳水扁總統的臺獨言行予以制約,故出現「共管臺獨」或「共管臺灣」的說法。

特別是在蔡英文上任之後,臺灣內部並沒有出現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的局面。北京對於所謂的「共管臺灣」逐漸失去耐心,也對美國真實用心失去信任。從選前到選後,美國高層官員不斷釋放「疑賴論」的訊息,沒有同意賴清德進行「過境外交」,但也放任他推動「新兩國論」,更公開表示聯合國2758號決議不涉及臺灣。北京決定取回主動權,所謂「共管臺灣」已不復存在。

對北京而言,如今經濟、軍事、國際政治實力,已非20年前陳水扁時代所能比,「中美共管」不只違背中共法理與原則,在現實上臺灣仍是美國手上的一張牌。當北京有實力去改變時,自然不再自我欺騙。而臺灣內部不論藍綠,基本上都接受「美中共管臺灣」的說法,不僅是現實的存在且符合臺灣利益。

友美和中 戰略平衡

美中對臺灣的控制力與影響力差距懸殊,而且互信不足,北京對美國在兩岸問題上的立場抱持懷疑態度。中美對於「共管」的目標也不同,北京認爲「共管」只能是權宜之計,不能是「國際化」與「永久化」的勢力範圍分割。另外一個重要但臺灣卻忽略的因素,就是美中對臺灣的「情感」或「歷史定位」不同。

對北京而言,兩岸分裂是內戰餘緒,也是至今未除的百年恥辱,不統一不足以稱民族復興,這樣的急迫感在臺灣逐漸走向臺獨企圖分裂民族之際,尤其爲甚;在美國眼中,即便民進黨政府不斷吹噓臺美關係堅若磐石,臺灣終究不脫大國博弈「棋子」與被索討保護費的對象。

美中共管不但不符現實並且脆弱,更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幻覺,綠營認爲在衝撞中,頭過身就過,或至少進兩步退一步,反正有美國罩着,北京也無可奈何;在野的藍營對兩岸官方關係使不上力,把美中共管當成「舒適圈」,忽視其脆弱性與危險性,但兩岸日益壓縮的戰略空間,與臺灣內部承受來自美國的備戰要求,都足證「舒適圈」越來越不可靠。

「中美共管說」代表臺灣自動退出在美中臺三角互動中應有的角色,臺灣在中美之間原本可以扮演「樞紐」或「橋樑」的功能,我們卻自我放棄,甘於任人擺佈。解放軍這次軍演揭穿了美中共管的假象,臺灣要務實面對國際現實與兩岸現狀,找回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主動追求「友美、和中」的戰略平衡,致力於化解區域衝突,自己打造和平的護城河,纔是臺灣真正的「舒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