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失去ECFA的真實傷害
社評
大陸商務部12月15日認定,臺灣禁止大陸2509項產品進口構成「貿易壁壘」,國務院隨即於21日宣佈中止丙烯、對二甲苯等12項石化產品適用ECFA優惠稅率,研判大陸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反制行動。民進黨指大陸以經濟脅迫手段介選,呼籲中方停止政治操弄,政府宣傳機器則宣稱影響不大,甚至有人喊出ECFA快切快好。
經貿孤兒 前景堪憂
大陸早在今年4月即宣告展開此一調查,相關企業應已做好轉移產能的因應對策,而且臺灣經濟實力雄厚,外匯存底全球排名第6,製造業一向韌性強,社會民心穩定,短期而言對臺灣經濟影響確實不大,但長期而言,大陸的報復可能一波接一波,尤其失去ECFA後,臺灣將成爲真正的國際經貿孤兒,前景堪憂。
環視印太所有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大陸主導的RCEP,包含中國大陸、韓國、日本、東南亞國家,都是臺灣最重要貿易伙伴,兩岸政治問題未解決前,臺灣當然無緣無望;日本主導的CPTPP,大陸搶先臺灣一步提出申請,兩岸被綁在一起,以大陸國際影響力,加入的難度將千百倍於WTO。連美國爲抗中而啓動的IPEF(印太經濟架構),臺灣都被排除在外,遑論美國已退出的CPTPP。
依據國民黨立委候選人徐巧芯、遊淑慧、張斯綱3人日前公佈的「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涉外工作聯繫通報表」密件,蔡政府在去年5月美國宣佈啓動IPEF前,已知臺灣無緣加入,當時駐美代表蕭美琴卻隱瞞訊息,讓國人吃了萊豬卻一無所獲。不過,美國爲彌補臺灣不能加入IPEF,單獨爲臺灣設計了「21世紀臺美經貿倡議」,內涵雷同。但這也反應了一個殘酷的事實,臺灣加入大型區域組織的困難,連美國都難以承擔。
拜登政府推動IPEF,是爲印太地區建構一套排除中國高端製造業生產鏈,與中國經濟脫鉤的機制,是印太戰略重要的一環。但美國國內政治對簽署區域經濟合作協定並無共識,加上對IPEF並未納入關稅免除,只涵蓋對美國經貿戰略有利,讓其他國家生產成本提高的條文,因而進度緩慢,「臺美倡議」談判也停滯不前。
傳產農產 面臨重創
臺灣渴望加入CPTPP,民進黨政府不時拿來宣傳,讓民衆感受其加入國際經貿組織的用心和努力。但說的比做的多,以致於在北京提出申請後一週,才大夢初醒般匆促提出,失去先提先談判的優勢。美國在自己主導的IPEF都不能庇護臺灣,又如何奢望由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國家擔任要角的CPTPP,可以頂住大陸的壓力讓臺灣加入?
柯文哲曾轉述日本友臺人士的意見,認爲臺灣不可能加入CPTPP;港媒南華早報也曾報導,澳大利亞政治人物表達歡迎北京加入,不會支持臺灣加入,但政府一概否認,宣稱是假新聞。事實會說話,去年澳洲輪值主席,臺灣入會一無進展,今年加拿大輪值仍然沒有進度。
這反映了一個事實,臺灣加入CPTPP的政治性難度相當高。比起大陸的經濟量體巨大,加入後既有成員可獲得顯著貿易利得之下,臺灣量體小,又和大陸有政治矛盾,爲避免和北京產生摩擦,最好就是避免讓臺灣加入。何況馬來西亞和越南等成員國和中國關係密切,北京發動杯葛臺灣並非難事。
CPTPP成員間農業開放度高達98.5%,只有日本靠其他籌碼爭取到81%,若臺灣真有機會克服政治障礙而進入實質諮商,有能力開放農業到90%以上嗎?依據臺紐自貿協議,即將在2025年全面開放鮮乳免關稅進口,酪農恐懼日增,呼籲政府輔導轉型。僅僅鮮乳全面開放就面臨這種困境,加入CPTPP幾乎要全面開放農業,可想而知將面臨多大的困難。
臺灣在ECFA架構下,總計539項產品輸陸享有關稅優惠,其中約半數屬於中小型傳統產業、弱勢產業與農產品,失去ECFA對臺灣就業機會及庶民經濟影響甚大。民進黨不能用片面的訊息誤導人民,要務實面對、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