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免稅下週起5%歸誰?協調會無共識
圖書免稅後5%到底歸出版社、經銷商還是書店?25日協調會沒有共識。(本報資料照片)
圖書免徵營業稅3月1日下週一上路,但免稅後5%到底歸出版社、經銷商還是書店,或者要回饋給消費者,才能達到「活絡產業」的目標?近日引起業界熱議。25日上午文化部邀集書店、經銷商、出版社三方,召開協調會議,但據瞭解,出席會議者多爲圖書產業公協會、出版社和書店,認爲5%要「雨露均霑」的8家經銷商均未出席,無法得到具體共識。
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理事長李再星坦言,「只要牽涉到上中下游的交易條件,溝通起來就很複雜,時間真的不夠。」最早在臉書「發難」的邊譜書店老闆廖英良也認爲,一來實施日期無法更動,二來文化部認爲價格問題是商業交涉,不介入協調,「這是一場毫無意義的討論。」
「溝通時間不夠」是圖書業者上中下游的最大共識。李再星表示,雖然文化部推動圖書免營業稅立意良善,卻完全低估過程的複雜程度,「1月上旬才收到3月1日上線的最後確認,中間還卡了國際書展和春節。經銷商用一紙通知快速確定新模式,也是無奈,因爲時間不夠,但對獨立書店而言,形同根本沒有溝通。」
廖英良指出,圖書免營業稅的政策目標,到底是爲了具體減輕業者負擔,還是隻是讓大家分錢?「如果是大家分錢,那真的是誰勢力大誰決定。如果是減輕負擔,就應該是原本誰負擔的稅就回到誰手上。甚至如果是消費者負擔的錢,產業大家就都省一點,回饋給消費者。」
有出版業者也私下表示,雖然圖書免營業稅是好的政策,實際上帶來的效益很小。他舉例,夾在中游的經銷商非常弱勢,有太多進項稅,包含運費、倉租,都會因爲免營業稅之後無法扣抵,「雖然表面上免除了5%的營業稅,實際計算下來,可能只會多個1%的營收。」
友善書業合作社經理蘇至弘則表示,政府若真的要爲圖書產業帶來幫助,能否參考出口區實施「零稅率」,「出版產值也不多,影響不大,但在文化上的意義會很大。」李再星也建議,政府甚至可以免除20%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對圖書產業就會有具體的幫助。」
廖英良表示,站在書店立場,下週圖書免稅上路後,爲了要有書可賣,還是隻能接受經銷商要求的進書折數,「只是這次已經打破了過往進書『七折』的書業默契,不曉得未來會不會又有更多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