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攻佔東沙島 拜登總統上任後首個臺海危機?

奪取東沙島將是個有限的軍事行動,對美國有震撼作用,對臺灣也有教訓效果戰事時間短、規模小,不至於擴大爲高強度衝突國際上的影響比較容易處理。(圖/海巡署提供)

大陸解放軍從去年開始頻繁地派出戰機偵察機擾臺,直到今年秋天,偵察機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頻率迅速升高,在廣東與浙江沿海的軍事演習亦接連不斷。外界對解放軍的連續的軍事動作有各種研判,其中包括佔領東沙島。此一推測久久未見實現可能與美國總統大選有關,現在大選結束,拜登也即將在1月20日宣誓就職,解放軍佔領東沙島行動可能就在拜登上任後展開,成爲拜登總統任上首個臺海危機

解放軍空軍與海軍巡弋臺海周邊曾在2019年達到高峰,後來受制於疫情,解放軍相關軍事行動有所緊縮。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劇美中關係緊張,又逢美國總統大選,外界不少分析都認爲美方可能挑起南海或臺海軍事衝突,但終究北京有足夠戰略定力,未給川普機會挑起戰端。但此時臺灣問題被推到前方,北京似乎有不能不強硬迴應的內部壓力,解放軍連幾個月來的軍事演習除了對美臺有警告作用外,也用於安撫內部強硬派想在美大選前動武的衝動。

這幾個月來解放軍連續軍事演習,顯示北京已做好決定,不論是誰當選總統,這段時間美臺關係的走向必須有所迴應。既然美國大選顧慮已消除,該是付諸行動的時候了。

外界最早判斷中共可能佔領東沙島的是日本共同社在5月發出的獨家報導,當時分析認爲這是個有限的軍事行動,對美國有震撼的作用,對臺灣也有教訓的效果,戰事時間短、規模小,不至於擴大爲高強度衝突,國際上的影響比較容易處理。

知名的日本國際關係學者小笠原欣幸(Yoshiyuki Ogasawara)近日在《外交家期刊撰文呼應此一觀點,他認爲北京持續使用「懲罰臺灣」的語言,對臺軍事威嚇加劇,不會就這麼算了,它必然是某些行動的先聲,現在必須認真看待中共的軍事行動。不過,解放軍目前不太可能登陸並佔領臺灣,因爲這樣的軍事行動要以小規模傷亡的代價來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中共還有其他選擇,其中之一就是對東沙島施加壓力並直接佔領。

日本東視製作的東沙島距大陸、臺灣與菲律賓距離圖。(圖/日本BS東視)

近數月共機擾臺路線皆在臺灣西南防識區邊緣,大約是臺灣與東沙島的中間。圖爲12月15日擾臺路線。(圖/國防部提供)

目前東沙島上有機場、房舍等現成設施,幾乎沒有防禦的可能性,但對中共的南海政策卻有戰略上的作用。東沙與大陸距離300多公里,與臺灣及菲律賓各距400多公里,如果從近幾個月共機擾臺路線來看,除了少數幾次短暫穿越臺海中線之外,絕大部份都是以偵察機進入臺灣西南海域的防空識別區後,再折返廣東,航線位置大約都在東沙島與臺灣連線的中間地帶。以近3個月多達50~60次的高強度偵察,持續到12月(半個月內有13次)恐怕不只是用作對臺威嚇而已,必然會頻密收集各種相關資訊,包括通訊狀況、雷達反應、衛星訊號與航道測量等等,其作用足可以保障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高效率軍事行動。

奪取東沙島除了可以教訓臺灣當局、對美方示警,還能把廣東沿海的雷達監控前緣向南海推進300多公里,可以提前反制美軍偵察機對廣東抵近偵察。從美中南海撞機事件以來,美方偵察機不數年來持續不斷的偵察,讓中共極爲惱火,多次派遣戰機前往驅離。如果將監控點設在東沙,可以對美方軍機動態提早因應,予以驅離或是進行電子干擾。

美軍常態性地以偵察機抵近廣東偵察,其進入路線大多是經過巴士海峽後,穿越臺灣東沙之間的空域來接近廣東。圖爲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繪製的美偵察機在南海的路線。(圖/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

2017年5月至7月中共軍機連續驅逐美軍偵察機的位置就在東沙島旁。(圖/新浪軍事)

中共奪取東沙的在政治上有多重作用,除了震懾臺灣,也對美國與國際強力展示中共在臺灣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在中美關係上則可以轉成主動,爲未來4年雙方互動定調,讓美國不再拿臺灣問題擾亂美中關係。更重要的是,習近平已任職8年,除了在國內經濟、反腐等重大內政成果之外,必須對統一的問題有所交待,收復東沙島可以視爲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重要象徵。

在南海問題上,奪取東沙島加強了中共控制南海的實力,未來美國軍機一過巴士海峽,立即就會有共機前來阻撓,此外還多一個監控美國航母艦隊在南海活動的基地,這都是對美國南海航行自由政策的強力反擊。

至於奪取東沙島的方式,由於迅速完成非常重要,海上與空中封鎖的方式較不可取,可能會進行突擊降落與兩棲登陸行動,迫使駐軍投降。如果動武時間很短,並讓島上人員安全撤退,國際社會的反應不會太強烈,造成既成事實後,美臺兩方都將無力挽回。而這個一舉多得且影響深遠的策略,在目前軍事演習的強度下也不能拖太久,可能就會在拜登上任後短期內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