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釣島秘辛:周恩來對日建交談判「以拖待變」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前右)率領龐大代表團抵達北京首都機場,大陸總理周恩來(前左)前往迎接。當時田中角榮見到周恩來時有些緊張,略顯拘謹地對周恩來說:「我叫田中角榮,今年54歲,當了日本首相,請多關照……」。(圖/新浪網

釣魚主權一直是二戰之後日中臺之間領土爭議焦點,大陸與日本建交談判中,日本曾想藉建交誘使中共放棄釣島,趁大陸國勢較弱時一次性地解決釣島主權問題,但卻遭到周恩來一句「現在不想談」而未讓日方得逞。周恩來的「以拖待變」策略一直延續到鄧小平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待到現在大陸國力強盛,既成事實的海域開發伴隨強大海上空中武力,日本不只失去奪取釣魚的先機,連談判都得落入下風。

根據已解密的日本與大陸建交文件檔案顯示,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與大陸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北京展開建交談判,談判記錄顯示,在9月27日、也就是談判的第3天,日方打算利用北京亟欲打開國際空間的強烈願望,在建交談判時一併解決釣魚臺主權爭議,日相田中角榮便主動向周恩來提出釣魚臺問題。

據日媒引述談判記錄,田中角榮首先提出:「有關尖閣列島(釣魚臺)的問題,您怎麼認爲?」周恩來回答說:「有關釣魚島問題,這次我不想談,現在談這個問題並不合適。」

周恩來接着說,「因爲(釣魚臺)發現了石油,現在變成了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發現石油,臺灣也好,美國也好,都不會拿這個當問題。」

雖說是石油問題,但1971年保釣運動風起雲涌,觸動了海外華人民族主義情緒,任何在主權問題上的妥協,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絕對會危及中共領導人的政治威望,這恐怕也是周恩來未說出口的主要憂慮之一。

日本外務省的文件記錄顯示,在爲期4天的會談中,涉及釣魚臺的話題,僅此一次,而且沒有任何結論分析人士認爲,周恩來不想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釣魚臺的主權爭議,是因爲當時北京在外交上與軍事都處於弱勢,一旦進入談判,可能會形成「失去釣魚臺」與「建交談判破裂」的艱難抉擇,所幸周恩來洞察田中角榮急於完成建交的意圖,「以拖待變」將日方攻勢暫時化解。2日之後,周恩來和田中角榮簽署了《日中聯合聲明》,宣佈兩國恢復邦交正常化

周恩來當時考量談判籌碼當然包括大陸外交處境經濟軍事實力,恐不足以護住釣魚臺,這樣的思維被其政策繼承者鄧小平延續下去。在1978年日本與大陸簽署《日中和平協定》前,鄧小平與當時的日本外相大平正芳會談,更具體地首次提出釣魚臺主權問題的8字方針:「擱置主權,共同開發」,而且此一方針在大陸政經軍事實力快速增長的30年來未曾改變。

釣島本身雖爲不毛之地,但領土主權涉及周邊域開發,才成爲日中臺爭奪的重點。現在大陸經濟快速成長,東海海域油氣探勘逐步推進,配合海軍艦隊的快速發展,大陸在釣魚臺海域造成的既成事實已難以撼動,日本想要控制釣魚臺的最佳機遇已經喪失,未來只能期望從美中「新冷戰」的矛盾中拉攏美方來爲其撐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