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性太高、違規用地 大陸文化民俗村出現倒閉潮

正在進行拆除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多數店鋪已經關門。(摘自新華社)

大陸近年各地吹起「文旅熱」,但近期一份「中國特色小鎮死亡名單」在網絡上廣泛流傳,也讓近幾年來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文化民俗村」浮濫現象,再度成爲各界關注焦點

新華社報導,2016年5月,號稱投資3億多元、佔地1200畝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陜西藍田縣境內開業,以「一夜爆紅」的姿態成爲當年西安旅遊市場上的「頂流」,日接待遊客量一度達到15萬人次。

如今,當記者再次走進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時,這個已停業的民俗村基本荒廢,商戶全部關門倒閉,巷道建築垃圾堆積,園區荒草叢生。從「一夜爆紅」到「帥不過三秒」,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教訓值得深思

據瞭解,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項目由陜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運營景區內按照關中民居村落特色,依地勢修建了五六排磚瓦結構平房設施,用於開設民俗小吃店、非遺作坊茶文化廣場等。開業當天便迎來12萬人次的客流;2017年新年期間,日接待遊客量達到15萬人次。

民俗文化村一位茶樓經營直言,頭一年經營狀況最好的時候,茶樓員工有22名,光收銀員就有3個。但第二年,客流就明顯減少,生意遠不如第一年。「這地方就是賣點吃的,還不一定有別處的好吃,人家來一兩次也就不想來了。」

隨着人流每況愈下,2019年,據藍田縣白鹿原管委會統計,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每天遊客不足千人,許多商家關門大吉;同年8月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暫停營業

一個「網紅」景區爲何說關就關?報導認爲,首要問題出在違規用地。藍田縣自然資源和規畫工作人員說,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所屬的498畝土地屬於未批先建,被通報後,當地國土部門對一些違建項目進行拆除,此後2017年和2020年陸續拿到了321畝土地的批文,其餘土地手續正在辦理中。

其次則是缺少規畫,各地的民俗村同質性太高。

隨着「白鹿原」IP熱,短短兩年時間內,僅僅200多平方公里的白鹿原上,就集聚了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白鹿原影視城白鹿倉、白鹿原景觀農業園等6個文旅項目,還不包括其他大大小小的類似鄉村旅遊項目。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燕說:「一個小小的白鹿原上,哪能承載這麼多的旅遊項目?這本身就形成了區域競爭,分散了客流,不少文旅項目註定無法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