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軟體的前身技術!第一封手機簡訊問世25週年

▲對於許多人來說,手機簡訊早已是生活中的習慣。(圖/CFP)

實習記者黃肇祥綜合報導

1992 年 12 月 3 日,25 年前工程師 Neil Papworth 發送一封短信,上面寫着「聖誕快樂」給手機公司 Vodafone 總監 Richard Jarvis。看似平凡無奇的互動,但你知道嗎?這封訊息人們透過簡訊進行溝通的開端,更是現今通訊軟體 Line、WhatsApp 重要的前身技術

第一封簡訊問世 25 週年,當年僅 22 歲的 Papworth 在 25 年後接受《Sky News》採訪提到這項技術並不是自己發明的,他只是幸運地成爲第一個發送簡訊的人,而且當時手機只能接收訊息,甚至無法回覆,提到這封簡訊引起的溝通革命,Papworth 先笑說自己覺得已經好像很老了,接着表示,「在數千萬人使用簡訊快速對話時,他們只能透過電話聊天,當然這也帶給人們只靠着熒幕鍵盤風險,而非面對面的在街上談天。」

▲比起 SMS ,現在的通訊軟體可以傳送更多字甚至圖片。(圖/記者華少甫攝)

儘管第一封簡訊於 1992 年就誕生,但因訊號與手機的普及問題整體簡訊服務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獲得廣泛採用,且就算當今智慧型手機普遍流行,幾乎人人都有通訊軟體帳號,但根據 Statistics Brain 的調查顯示,光是今年六月光是美國就有多達 7810 億則 SMS 訊息傳遞,在 2006 年每個月甚至只有 1250 億則。

儘管只能傳送 160 字元,但有限的字數限制也帶起許多科技發展,例如以前推特 140 個字的限制,就是源自於簡訊所設計而來,同時爲了縮減某些用詞表情符號網路語言也隨之興起,例如「LOL」表面上是大笑的表情符號,藉由三個文字母組成,讓人們在有限的字元表達各種情緒

▲簡訊讓人們不再直接對話,也引起一些危機。(圖/視覺中國CFP)

隨着簡訊文化的興起,《時代雜誌》的寫手 John McWhorter 就認爲「LOL」已經發展成微妙且更復雜的標籤,「既使不有趣,你也會 LOL,它緩解對話中的緊張,讓彼此看起來更加平等,不只是字面上意義,更表達一種態度。」就如同不少人會在通訊軟體最後加上「XDDD」,其實沒有在笑,但只是讓文字對話氣氛輕鬆。

然而簡訊崛起僅 25 年卻也在逐漸下滑,雖然在許多智慧型手機與行動網路不發達的國家,簡訊仍是人們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科技持續發展也讓簡訊不在像以往受到歡迎,《CBS》的記者 Dominic Valitis 報導指出,「英國簡訊傳遞的高峰是 2012 年,但從那時開始就逐步下滑。」

▲智慧型手機盛行,許多人走到哪「滑」到哪,造成許多意外事故。(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對比 Valitis 所點出的時間點,恰好是智慧型手機在市場上誕生的時候,該年蘋果公司推出 iPhone 5,對於大衆來說使用 Line、Facebook、WhatsAPP 已經是稀鬆平常的習慣。作爲第一封簡訊的創始人,Papworth 也知道這是無可避免的,「簡訊被預測可能在十年就會死亡,許多人轉用上網數據進行對話,更有很多平臺可以選擇,應用程式來來去去,人們依然會選擇對他們最有用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