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傳統設計思維 臺灣建築典範
孕育長達15年的臺中新市政中心,將在國內公共建築業界締造出多項新紀錄,包括它是全臺灣第一棟採用大型國際競圖得標完成的公部門政府建案;市政與議會兩棟大樓整體設計規劃,呈現舉世鮮少的「互動式」建築配置,加上導入的智慧型功效、高效率空間、防震設計與環保節能系統,凡此皆跳脫傳統設計思維,將來一定可以在歷史留名,成爲大臺中市的經典建築代表作。
與瑞士籍設計者韋伯.候佛(Weber+Hofer)合作的臺灣建築師劉培森認爲:「新市政中心的設計,強調「簡約」而「不簡單」,很多地方需要慢慢的、細細的去品味它的美感,未來一定可在臺灣建築史上留名!」。
劉培森指出,臺中市新市政中心最早的規劃構想就是要將它打造成爲國際級的公共建築物,形塑類似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雪梨歌劇院等高知名度與魅力的地標建築,讓臺灣民衆可以輕易的體驗好的作品,外地遊客也能以朝聖的心情前來一遊,進而提升臺中市的國際城市位階。
劉培森描繪新市政中心的設計構想,市政大樓與議會大樓兩棟建物相隔370公尺,分別矗立於中央市民公園兩端,市政大樓大型拱門懸吊的〈集會堂〉對應議會大樓巨型窗口敞開的(議事廳),形成相互對話的視覺焦點;爲了鋪設親民的空間特性,府會兩棟大樓的垂直中心部位及一樓廣場皆提供市民活動使用,以落實「民衆參與」的民主真諦。市政大樓寬度爲252公尺、縱深50公尺,是最符合現代化行政功能的空間尺度,而建築物主入口拱門的跨距更寬達67.2公尺,從中港路望過去,可以穿越市政大樓看到議會大樓,深邃的視野象徵民主的高度透明與遠見。
而在府會兩棟建築物間還有潺潺水流連接,隱喻雙方的溝通順暢無礙。值得一提的是,外型高而窄的議會大樓高度爲69.8公尺,遠超過市政大樓的43.8公尺,象徵民意監督行政的角色;相較之下,以服務人民爲依歸的市政大樓,扁而寬的外觀則顯得平易近人。
該兩棟建物相互烘托,讓民主精神的意涵具體呈現於空間佈局中,並取得巧妙的協調與平衡。凡此特殊設計手法,都足以讓臺中新市政中心彰顯其重視民主溝通與綠色環保的普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