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生被「標準答案」緊箍 填鴨成理盲濫情一點也不奇怪
文/謝宇程
「非選擇題就可以培養思考、避免死記嗎?我的經驗可不是這樣,非選擇題如果出得不好,死記和背誦更多。」
在上個星期的文章裡,我訪問了去英國讀中學的Doug。其中有討論到:英國的考題大量是非選擇題,而這是他們試題能訓練學生靈活思考的重要原因。一開始,其實我並不認同。
在我當中學生的時候,有些老師考國文註釋,當課本上某個詞意解釋的正確答案是「OOXX的意思」,沒有寫「的意思」竟要算爲錯誤。我聽現在已經當父母的朋友說,他的孩子還面對這樣的情況––我非常驚訝,希望是例外中的例外。不過,非選擇題就必然靈活、深入、鍛練思考?這我可不信。
於是我透過越洋電話,苦苦糾纏,仔細盤問,只差沒有逼供銬打,Doug用盡各種方式和例子和我說明,被我煩得幾乎要掛電話,終於我懂了。
原來關鍵在於,英國大考不但非常重視論證題,而且不以「標準答案」爲依歸。什麼意思?請聽我細細道來。
沒有「正確答案」只有「批改原則」的論證題
在英國中學畢業大考「中學普測」之中,大部分的科目都有好幾題論證題。每科目滿分是60到80多分不等,每題論證題可能佔6到8分,無疑是考試成績的主戰場,也是學生預備考試、演練答題的重點。而且這類論證題,一概沒有「正確答案」,只有「評分原則 」(Mark Scheme)。
「什麼意思?『評分原則』怎麼運作?」我問Doug。
Doug很慷慨地借出他的地理科模擬考考卷,和他的答案卷––是的,他們也有模疑考 (Mock Exam)。更鮮的是,Doug日前和他的地理老師說,請他給一些答題技巧的建議,因爲當時正在假期中,老師竟然錄了一支十四分鐘影片逐題解說––Doug也將影片傳給我。
把那支影片點開,我仔細聽這位英國的地理老師講解,一面對照題目與Doug的答案,愈聽愈覺得驚奇:原來英國教推理論證,是這樣子溶在每一個科目的考試之中!
經過Doug許可,以下舉出兩題,加上Doug的答案和老師的講評,都翻成中文。
這樣寫也對,那樣寫也對,只要寫得深刻合理!
例題一:請舉出一個歐盟國家當例子,說明該國是如何對應人口老化。
Doug的回答:(簡寫版,原文大約是兩倍長度,有比較多細節,下題相同)
法國立法保證婦女有三年產假與育嬰假,休完假之後仍然可以回原單位任職。當女性不擔憂生養小孩會讓她失業,她就比較願意懷孕生育。另一方面,法國公民扶養孩子、爲孩子付學費,都可以抵免稅賦。法國幫家庭減少生養孩子的財務負擔,可以提高生育率。而提高生育率,可以達到平衡高齡人口的政策目標。
老師的說明和評分:(簡寫版,老師是在影片中口述,有更多細節,下題相同)
把重點放在「提高生育率」是個不錯的答案,但也可以思考改善醫療和長照體系、引入年輕移民,組織老人的互助團體…這些策略,也許比你在這裡寫的更直接及快速。
最後一句話是重點,應該放到最前面,讓讀者知道這段答案和問題的關係。
可以加強以較數量化的分析方法,討論提升生率否來得及平衡人口結構,又是否年輕人口會因爲同時需要扶養孩子,又要顧及父母,反而有更大的壓力。
這是優等的回答,我給你7分,有一分的進步空間。
不問正確答案,只問合不合理例題二:請見下圖,在這個地區的海岸正在發生海岸侵蝕,懸崖剝落後海岸線向後退縮。請探討用硬體工程的方式阻止侵蝕現象的成本效益。
Doug的回答: 從圖中可看得到,因爲海岸受到侵蝕,可能會危及住家,所以硬體工程可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Swanage有一個例子,花220萬英鎊進行河岸防護海岸後,據估計產生了3500萬英鎊的效益,所以這樣做是符合成本效益的。但是,硬體工程的代價是,政府要在短時間內付出相對大量的預算,可能會排擠其他和人民日常生活相關的政府支出。
老師的說明和評分:(簡寫版)
你能正確地解讀這張簡圖,並且提出成本效益分析,這樣有達到及格水準。但是,Swanage這個地方是沙岸,要進行預防侵蝕的工程,成本和巖岸是否一樣?Swanage是沙灘,可能有較高的休閒價值,但在本圖的海岸建堤防,是否有相同的效益,也許不見得相同。這算是及格的答案,但是成本效益要重新評估,所以我給你5分。
看着考卷、答案,和老師的講解,我都驚呆了。這是一個普通的地理老師,在一次尋常的「考後檢討」中,給一個在英國普通16歲學生的意見。在臺灣的學生,何曾在考試後得到這麼深入的分析建議?甚至大學都沒有!
而且,不只是地理科是這樣。
沒有單一正確答案,但請拿道理說服我
英國從中學開始,就在考試與作答之中讓學生知道,運用自己的大腦思考、主張、論證、說服,是最重要的事。回答論證題,不需擔憂不符合「正確答案」,只需要在意是否提出「優秀論證」。
不及格的論證,就是隻能提出主觀、膚淺、直觀的見解。在8分之中,可以視水準拿到1-4分。例如,只寫出自己認爲,在岸邊建海堤會有益於當地居民。
及格的論證,是提出具體的例證、資料作爲支撐,寫出的答案展現對這個領域有一定的知識,這樣可以得5-6分。例如,以具體資料證明,建海堤的成本,與可能的效益。
優秀的論證,不只是有說服力,而且寫出獨創的深刻見解,舉一反三,這樣可以得7-8分。例如,分析什麼樣的海岸、或岸邊有什麼樣的的產業與聚落,應該要積極建海堤,而什麼樣的情況下采別的策略。
我們剛纔看到的,只是英國中學教育的情況;這樣的思維培育模式,在預科階段、大學階段,還不斷加強加深。英國政府、企業、科學界,甚至社會氛圍,一向給人冷靜、嚴謹、宏觀的印象,實在不是偶然。
相反地,拿着簡單而僵固的「標準答案」,在答案上打勾與打叉-- 這樣做,無論是什麼樣的題型,都是填鴨,難以培育觀照整體、深思熟慮的人格。填鴨教育,訓練的是非常短促狹窄的思考,甚至讓人習慣只以最少的思考進行反應、進行判斷。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理盲濫情的人民,一點也不奇怪。
平平是地理科,我們晚兩年考,考什麼樣的問與答?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我們來看看臺灣的考試題目吧。我找出103學年度地理科非選擇題第一大題,以及大考中心所提供的官方答案。這題的背景,是有關苗栗縣通霄鎮,過去曾是產鹽中心,後來因爲成本考量,改爲從澳洲進口。
以下是題目與答案的原文抄錄,和前文中英國考題相比,不需絲毫說明或註解,我們就能看出臺灣對學生論證能力的期待與培養,與英國有多大落差––尤需注意,學測題目反映的是臺灣18歲考生的程度,而前文中的考試與問答,是英國16歲學生的程度。
1. 文中臺鹽公司所生產的海洋生成水,是從哪個海域取得原料?(2 分)答案:臺灣海峽
1. 文中臺鹽公司所生產的海洋生成水,是從哪個海域取得原料?(2 分)答案:臺灣海峽
2. 若與澳洲西部比較,臺灣最可能是因爲何種天候條件,導致本土鹽業不敵國際鹽價的競爭?(2 分)答案:雨日較多、蒸發(散)較弱
2. 若與澳洲西部比較,臺灣最可能是因爲何種天候條件,導致本土鹽業不敵國際鹽價的競爭?(2 分)答案:雨日較多、蒸發(散)較弱
3. 1996 年,臺鹽公司在澳洲成立麥克勞湖鹽業公司,主要是根據何種經濟原則,採取此種國際分工經營方式?(2 分)答案:比較利益
4. 2003 年以後,臺鹽公司主要生產產品的變遷,除了多角化經營的概念外,該公司還採取了哪種產業發展策略,以適時調整產品結構,努力再現繁榮?(2 分)答案:產業轉型、產業升級
看到這兩邊的比較,不知道讀者們有什麼感覺。
我感覺悲傷。●作者謝宇程,學習背景包括自然科學、商管、政策,最後決定深入研究教育,着有《做自己的教育部長》一書,目前經營部落格「學與業壯遊 」,原文「臺灣師生被『正確答案』掐死,長大之後「理盲濫情」一點都不奇怪」於2015年4月20日發表於商業週刊。本文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