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有老牛的家 雲林擬設安養所
老牛飼主雲林縣水林鄉老農黃文虎,離情依依地展示他與老牛在田裡打拚的合照。(張朝欣攝)
雲林縣爲農業大縣,早年牛隻衆多,但隨着時代變遷農業機械化,耕牛愈來愈少,目前臺南市政府設有「老牛的家」,面對牛年即將到來,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考慮規畫老牛安養中心,或與民間合作安養,傳承雲林的牛隻文化。
臺灣自明、清以來,大陸閩粵地區陸續移民來臺開墾,牛隻是不可或缺的幫手,當時農村生活與牛息息相關,早期的農村文化可謂「牛的文化」,日據昭和6年,全臺牛墟達84處,顯見牛隻的重要性,如今僅存北港、善化與鹽水3大牛墟。
雲林以農立縣,縣內還保有北港牛墟,雖然隨着時代的進步,農耕機器逐漸取代耕牛,但牛隻對臺灣的貢獻有其不可抹滅之處,「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臺南市政府爲感念老牛一生辛苦耕作,已成立「老牛的家」做爲老牛的安養中心。
雲林縣人口老化情況嚴重,隨着老農的日益凋零,牛隻耕種形態也不斷消失,不過仍有農民堅持「與牛共舞」,1名農民說,感受作物與耕牛的生命溫度,是他種田維生以外的快樂來源。
牛隻耕種若考量經濟效益,絕對會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但若以牛隻文化切入,則能彰顯臺灣農業的傳承軌跡,雲林縣農業處認爲,牛年推動「牛的文化」是個好時機,也讓行銷雲林農業大縣有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