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情勢 須更關注灰色衝突形式
(圖/新華社)
4月17日美日聯合領導人聲明強調「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顯見臺海情勢不只是兩岸關係議題,更是美日共同關切的核心利益。有更多的國際盟友支持臺灣自是振奮人心,但美日《聯合聲明》不是對於臺灣主權問題的戰略清晰,也不代表美日必然軍事介入臺海衝突。相對於關注日本是否武力介入臺海爭端,臺灣更應強調與盟邦共擬因應北京灰色衝突手段的相關措施,以期控制風險與自我防衛。
首先,美日《聯合聲明》是站在日本的利益及美國的戰略考量出發。臺海和平穩定對日本而言,攸關其能源、原物料供給與廣泛商品貿易的海上運輸安全;對美國而言,臺灣是美中戰略競爭的前哨,也是美國落實對印太盟邦安全承諾與否的「金絲雀」,更是其科技戰略的重要籌碼,因而臺灣成爲美日共同核心利益。
再者,當美、日、中3國都將臺灣視爲核心利益時,臺灣成爲國際政治熱點,當然也是地緣上的潛在衝突熱點。今年3月,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便預警,中國今後6年內侵略臺灣的危險性極高,因此美日需要就「臺海有事」的相關情境進行想定與演習。
4月20日,菅義偉首相自美返國後赴衆議院答詢時強調,他與拜登「一致反對(中國)以武力改變東海與南海的現狀」。然而,反對不能嘴巴說說,因此日本需要就臺海情勢風險等級採取更明確的界定以及明訂法源依據。依據2015年7月,日本通過的《和平安全法制完善法案》日本可在「重要影響事態」、「危機存立事態」、「武力攻擊事態」等3種情勢下行使集體自衛權或支援盟國軍事行動。
但從當前情勢看來,來自北京的衝突風險雖然日益增加,但北京的階段性意圖仍着重練兵以及對美、日、臺的認知作戰或壓力測試,而非發動戰爭;因此灰色衝突纔是北京當前在東海(包括臺海)與南海的主要行動方式。
所謂的灰色衝突,日本防衛省2019年《防衛白皮書》對「灰色地帶事態」定義是「完全不屬於和平時期,亦不屬於戰爭衝突狀態」,即介於武力衝突與和平狀態之間的狀態,包括:一、國家與國家之間對於包括領土、主權和海洋經濟權益等問題的主張產生對立;二、對於前述對立,至少一方不聲張己方訴求,並企圖不採取另一方的外交協商方式,以讓對方國家接收己方訴求;三、一方爲了聲張己方訴求並讓對方國家接受,在不觸及武力攻擊的範圍內,在爭議地區頻繁宣示其存在,試圖利用實力等改變現狀或直接改變現狀。
綜合前述日本政策與法規我們也能認識到,「灰色地帶事態」下日本沒有派遣自衛隊介入的立場,日本政府也不會輕易認定情勢達到「重要影響事態」以上程度並行使自衛權。誠如4月20日菅義偉首相於衆議院答詢時表示,「與拜登確實談到兩岸軍事平衡的變化,但(臺海情勢)屬於何種事態現在無法一概而論。」
因此,美日《聯合聲明》雖可說是對北京軍事行動升級畫出一道紅線,但臺灣社會不應認爲日本必然軍事介入臺海爭端。我們歡迎國際盟友的支持與更廣泛的合作以確保我國家利益與安全防衛需要,尤其3月26日臺灣與美國簽訂的《海巡合作備忘錄》,雖然沒有公佈條文,但可預期相關內容應包含因應北京灰色衝突手段的臺美安全防衛合作機制。
更重要的是,臺灣自身需更大程度地就北京的灰色衝突形式,諸如解放軍戰機進入我防空識別區、中國大陸海上民兵、民船、海警船艦在釣魚臺、東沙等離島海域的巡弋或包圍等情境,做更細緻的界定和設定因應措施,以期主動自衛但控制風險避免情勢上升到熱戰爭。相信政府對北京保持克制不挑釁、不冒進的政策原則,更期待兩岸官方終能透過對話交流建立互信,和平化解歧異。(作者爲前海基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