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公開講/劉泰英:對抗通膨需要智慧
美國總統拜登的經濟和外交政策備受矚目,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的一言一行,更是受到全球投資人關注。鮑爾四月八日在回覆共和黨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的信件中表示,美國既不謀求通膨大幅超過二%,也不希望通膨長期超過二%,被外界解讀聯準會打算更清晰地界定物價的上限。
鮑爾進一步表示,如果有事實證明在「實現就業」與「通膨目標」方面進展加快,不排除加速調整政策立場(指量化寬鬆政策)的可能性。由此可見,鮑爾也認爲美國經濟復甦的力道,確實推高了某些物品的價格,導致美國經濟暫時出現「有點高」的通膨現象。
有趣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全球副總裁朱民四月十九日也表示,拜登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可能引發世界性通膨,大陸雖然有政策應對的空間,但仍需保持警惕。大陸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則說,克服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最明顯的代價或許就是通膨,顯示中美兩國都已注意到通膨蠢蠢欲動。
我曾親眼目睹亞洲金融風暴,深諳放任通膨不管的後果,爲克服全球疫情威脅,包括美國在內的不少國家,都「拚命印鈔票」救市,造成通膨只是時間的問題。
然而,這次全球通膨與歷史上前幾次有些不同。除了貨幣發行量太多,錢變得不值錢,導致物價快速上升。另方面,機器人和AI人工智慧科技發展很快,讓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只是科技協助降低生產成本終有極限,一旦生產成本降低的「推力」,比不上印鈔票的「拉力」,通膨終究要浮現。
拚命印鈔票的美國事實上心知肚明,所以拜登纔會研擬加稅,設法加重生產成本,避免通膨加劇,但加稅並非小事,生產成本與貨幣供給如何保持平衡,需要大智慧。
更要提高警覺的是,當經濟好轉訊號不斷出現,股市、不動產市場前景被看好,企業是否會將資本挪移到炒股票、炒房地產,希望靠投機更快速累積財富。不過,股票與房地產相較企業生產力而言,只是帳面上的價值增加,當然無法提升國內生產毛額,就可能吹出「泡沫經濟」。
表面上看,企業拿錢投資,除了要調頭寸,還得負擔風險,炒房或炒股的風險似乎反而沒有那麼高,但其實難以預料潛藏的風險。因此,政府不能只以股市高低論斷經濟的好壞,更應密切注意企業資本的不當挪用,畢竟當年日本經濟就是這樣泡沫化的,景氣多年好不起來,古人不也提醒我們要「居高思危」嗎?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