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豐佈局全球拚明年虧轉盈 專訪馬述健:立誓奪回美國市場

泰豐董座馬述健(圖右)面對經營變局,決定走自己的路。圖爲2017年泰豐輪胎觀音廠落成,桃園市長鄭文燦(圖左)與會。(中時資料庫)

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泰豐輪胎,慘遭同業南港拖累,被美國課徵高額傾銷稅,面對痛失最大市場,泰豐董座馬述健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泰豐絕不會放棄美國市場,最快明年就會奪回美國市場,由虧轉盈。」

老牌輪胎廠泰豐去年被南港插旗,拿下一席董事後,今年再度引爆經營權之爭屋漏偏逢連夜雨,泰豐因南港持股拖累,慘遭美國商務部課徵高額傾銷稅,高達84.75%,讓出口美國佔獲利8成以上的泰豐,6月中,只能含淚關閉中壢廠,並大量解僱員工。

遭逢重創的泰豐董座馬述健接受專訪時坦言,被課徵84.75%的傾銷稅,「沒人能做得下去」,也導致泰豐在美國市場萎縮。談起泰豐慘遭南港拖累,馬述健也是滿腹委屈,難以理解,爲何南港要在美國商務部審查輪胎業傾銷案時中途退出,導致臺灣輪胎業慘遭美國修理。

面對這場變局,今年47歲的馬述健說,「我希望能讓泰豐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泰豐去年起就針對若被美課徵反傾銷稅的因應之道,短期先將中壢廠關閉,並把中壢廠土地出售後籌措資金,觀音廠則主攻沙灘車越野車吉普車車胎,並將臺灣規劃成研發電動車胎中心,預估臺灣仍將保有每年200萬條車胎的產量

馬述健認爲,美國是全球最大市場,「我們不可能放棄美國,就像帝寶東陽不可能放棄美國市場一樣」,他規劃先將對美出口產線移往東南亞,如越南、泰國、印尼等地,「預估今年第三季就可試產,最快明年量產,屆時就能拿回美國市場,後年就能完全補足美國市場銷售量的200萬條。」

馬述健爲替泰豐求生路,決定出售中壢廠土地,佈局美國。圖爲中壢廠大門外觀。

解決產線、傾銷稅問題後,泰豐還面臨國際運費持續高漲的困境,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計算,一個貨櫃美西的運費約1800美元,現在要6800美元;若是運到美東,先前要4400美元,現在則要16000美元。換算下來,運費翻漲了近4倍,相當驚人。

算盤撥得精的馬述健,打算直接在美國建立產線,「2019年初,我就開始在美國看地,未來在美國設廠生產輪胎,既可避免關稅壁壘,又能減免國際運費的成本,預估美國廠未來年產量,將可高達500萬條。」照馬述健規劃,2029年時,泰豐全球輪胎總產量將高達900萬條。

泰豐目前在全球排名產量第七十二,記者好奇問馬述健,怎麼不趁機考慮擴大規模?他笑說:「泰豐是走小而精緻、小而美的路線,我不在乎泰豐的排名,我在乎的是獲利能力,希望泰豐要以獲利優先。」

馬述健解釋,他一開始是從事金融業,直到1998年返臺接家業時,剛好碰上亞洲金融風暴結束,泰豐也是面臨命運交叉口,他當時選擇走自己的路,決定讓泰豐升級做跑車輪胎,就是希望帶領泰豐轉型,重拾漂亮獲利,也讓泰豐繳出超過每股獲利1.5元的佳績

泰豐去年起就遭南港盯上,甚至興起全面戰爭,其實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泰豐在桃園中壢市區坐擁4.5萬坪土地,被熱愛操作資產股的南港名譽董事長林學圃看中。泰豐中壢廠1.7萬坪土地屬工商綜合區,未來規劃興建購物中心,另一塊2.8萬坪土地,也就是日前關廠的中壢廠土地,正申請變更爲住宅用地。泰豐15日公告,決議公開招標中壢廠土地,此舉被外界解讀是對抗南港的釜底抽薪之計。

記者問馬述健賣地想法?他回問記者,公司名稱是「泰豐輪胎」還是「泰豐開發」,他生氣說,泰豐本業是輪胎生產而非土地開發,董事會決議賣地是替本業籌措資金,爲海外發展鋪路,由於要轉移海外生產,預估今明年需要資金超過40億元,「若只仰賴土地借貸,籌資金額恐不足,又要負擔高額利息,我們不能只靠土地開發,借錢度日,泰豐的專業是輪胎製造,土地開發是一時的,專注本業纔是長久之道。」

記者問他,賣中壢廠土地,沒有不捨嗎?馬述健難掩無奈說,「當然捨不得,但也要考慮企業永續經營」,面對南港動輒批評賣地,馬述健無奈說,「我們是公平招標,價高者得,用公平合理的底標價,任何人都能參與。」言下之意,也鼓勵南港若有興趣,也歡迎南港來投標

馬述健爲替泰豐求生路,求售土地實屬不捨。(資料照)

馬述健小檔案

年齡:47歲

現職:泰豐董事長

學歷:美國柏克萊大學商學院

經歷:香港PWC會計師事務所Investment Banker、泰豐董事長特助、泰豐執行副總、泰豐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