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線城市老年人理財規模增速領跑全國!背後竟是這股神秘力量

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約3億。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重視養老投資和儲備,從而帶來更多消費能力和意願。

今年重陽節,騰訊理財通發起的一項用戶調研發現,銀髮族理財需求旺盛,參與度明顯提升。過去一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理財數量和理財規模均實現了“雙增長”,其中,老年人理財數量和理財規模分別同比增長近10%和超15%,而且四五線城市老年人理財規模增速領跑全國,遠超一線城市。

業內人士分析,四五線城市老年人理財數據成績的突出,說明騰訊理財通等互聯網理財平臺的出現,通過金融科技手段提供便捷的在線金融服務,使得地理位置偏遠、傳統金融服務覆蓋不足的四五線城市老年人能夠更容易接觸到理財產品,進行投資和理財。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巨大的養老金融市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防騙意識低、金融知識缺乏等特點,進行非法集資或詐騙,老年人財產和精神備受傷害。爲此,業內專家建議,老年人投資理財應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和有資質的互聯網理財平臺,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理財平臺也需要針對銀髮羣體建立專門的風險提示機制,防範相應風險。

四五線城市老年人理財增速領跑全國

老年人理財的調研結果,揭示銀髮族理財的分佈和增速令外界吃驚。

隨着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3億,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不僅開始關注並積極參與理財活動,還希望能通過理財來保障自己的生活,實現財富的穩健增長。

騰訊理財通的用戶調研數據顯示,過去一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理財數量和理財規模均實現了“雙增長”,其中,老年人理財數量同比增長近10%,理財規模同比增長超15%,這說明銀髮族理財需求旺盛,理財意識和參與度明顯提升。

同時,隨着移動互聯網等金融科技的全面普及和應用,四五線城市的老年人也逐漸打破理財的時間和地域限制,並開始領跑全國養老理財市場發展。

調查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年,全國老年理財人數持續增加,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躋身全國5強。

增速方面,2023年五線城市老年人理財規模增速高達19.3%,排名第一,四線城市緊跟其後,而一線城市增速僅爲8.59%。進一步從三至五線城市老年理財人數的排名來看,湖南邵陽和常德排第一、第二,山西運城、河北邢臺緊跟其後。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珩認爲,這不斷凸顯出養老金融服務的不斷普及與深化。特別是騰訊理財通等互聯網理財平臺的出現,爲偏遠地區的老年人提供了便利,其不再需要跑到銀行網點,直接在微信上就能享受便捷的理財服務。此外,互聯網理財一分錢起投的低門檻和低申購費率,也爲老年人理財降低門檻、節省成本。

“未來,在銀髮羣體的積極參與和推動下,養老理財市場將持續繁榮壯大,併爲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加堅實的經濟保障。”張珩說。

銀髮族理財市場迅速增長,老年人理財偏好穩健

當前,養老理財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並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顯示,理財行業平臺共支持了6家理財公司發行23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累計銷售金額超過47億元,19家銷售銀行已爲個人養老金投資者開立理財行業平臺個人養老金賬戶超過50萬個,這無疑爲養老理財市場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證明。

事實上,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老年人羣體的財富積累逐漸增多,他們都希望通過理財來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老年人理財遵循求穩的原則,安全性大於收益率,90%老年人選擇配置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穩健類的理財產品。然而,市場上針對銀髮族推出的具備養老功能和長期屬性的理財產品較少,爲了更好滿足廣大用戶多樣化養老需求,國家大力推進商業養老金的發展。騰訊理財通作爲首批上線的平臺,也推出了比如保本、60歲以上用戶在期滿後免費支取等新型商業養老金產品,滿足銀髮羣體風險承受能力和流動性需求,深受老年用戶喜愛。

老年人不僅買得穩,且拿得也穩,由於資產持有超過半年以上的老年人顯著高於其他年齡層,因此帶來的收益相比其他年齡層更高。有意思的是,爺爺比奶奶更愛理財。在老年人用戶中,爺爺佔比51.6%,奶奶佔比48.4%。從投資偏好上,奶奶更穩健,因此收益率更高。

此外,艾媒諮詢的報告預測,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在2023年達到了12萬億元,並預計在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0萬億元,這表明銀髮經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隨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消費能力的提升,銀髮經濟將成爲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金融科技的創新和應用,無疑將爲銀髮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養老金融任重道遠,專家建議建立風險提示機制

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已經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去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要求。養老金融產品的投資回報能夠爲老年人帶來更多的收入,使他們有更多消費意願和能力。

那麼金融科技在助力養老金融方面,還能做什麼,進而解決養老金融領域急難愁盼的問題?張珩認爲,一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挖掘小城市和偏遠鄉鎮的老年人的非活躍用戶,根據其風險偏好、投資需求和收益預期,量身定製與這些用戶收入水平和風險能力相匹配的仰賴金融產品。二是積極推動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理財平臺的專業化轉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對銀髮羣體的金融行爲進行深度分析與研判,從而精準把握其對養老金融需求的動態變化。

與此同時,近年來,民政部也屢屢發出養老服務領域的風險提示。一些養老服務機構和企業以“高利息、高回報”爲誘餌實施非法集資活動吸收老年人資金,給老年人造成財產損失和精神傷害。

爲此,張珩建議,要專門針對銀髮羣體建立風險提示機制,對老年人進行投資者教育,認準正規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理財平臺。這還要求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理財平臺在銷售養老金融產品時,要以言簡意賅的方式向銀髮羣體揭示每種產品的未來投資收益和潛在風險,使其能充分了解清楚每種養老產品的特性和風險,例如,理財通在購買封閉期產品時,在支付界面會有提醒;在購買含有股票且會波動的非保本型產品與購買金額較高時彈窗,確認購買二次提醒;持有的產品出現違約和清盤時,也會有風險提醒等等。

此外,還可考慮建立完善的投資者風險評估體系,特別是當銀髮羣體購買的理財產品超過其風險承受能力時,金融機構應及時進行勸退與提醒,防止他們因盲目追求高收益而陷入投資風險。

責編:羅曉霞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