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全臺最有錢的是這裡人 及貧窮戶數全國居冠的城市

綜合所得平均數。(圖/商周出版提供)

綜合所得中位數。(圖/商周出版提供)

全臺最有錢的是新竹人

臺灣各地的綜合所得收入呈現都市高於鄉村、西部高於東部、北部高於南部的樣態。新竹都會區在科學園區與相關工商產業的發展之下,吸引高收入的科技新貴在此定居。臺南善化同樣也在南部科學園區的帶動之下快速成長。

都市化與郊區化的現象讓不少郊區城鎮呈現高所得的景象,其中又以臺中市西屯、南屯,高雄市左營、鳥松等新興住宅市鎮最明顯。此外,外島地區的所得數額普遍高於全國,原因包含公務員人數比例高、居民透過地利之便來往兩岸經商等因素。

歷年低收入戶戶數與人數。(圖/商周出版提供)

低收入戶比例與戶數。(圖/商周出版提供)

臺北的貧窮戶數全國居冠

臺灣的低收入戶戶數約爲14萬戶,佔所有家戶比例約1.6%。

申請低收入戶的條件之一是家戶的人均收入低於最低生活費,條件之二是家庭財產低於規定的金額。由於各地的物價水準不同,因此各地方政府設定的門檻也不盡相同。2022年臺北市公告的最低生活費是每月18682元,臺南市則是14230元。

透過地圖我們可以發現,山區地帶的低收入戶比例普遍較高,尤其以東部區域最明顯。茂林區、卓溪鄉、延平鄉、復興區,都有超過1/10的家戶屬於低收入戶。此一現象顯示臺灣的經濟生產集中在平地都會區,山區鄉村的家戶收入普遍偏低。

若從戶數的角度來看,北部都會區的低收入戶戶數最多。萬華區有將近4000戶,桃園區、士林區、文山區、三重區、北投區都各有超過2000戶。儘管北部都市工作機會多,但房價與物價的水準也較高,使得臺北市的低收入戶比例與戶數都不少。

低收入戶比例最低的行政區是新竹縣竹北市,僅有0.4%。近年來新竹科學園區快速發展,吸引許多青年移入從事高薪的科技業工作,使得高收入家庭數量激增。

此外,金門縣金寧鄉與金城鎮、連江縣東引鄉的低收入比例也都在0.6%以下,反映外島地區整體收入水準良好的景象。此一原因可能是較爲貧窮者多半遷往臺灣本島尋找更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留下相對富裕的人口。

(本文摘自《從資訊地圖看臺灣》/商周出版)

【內容簡介】從環境、經濟、教育到政治

超過100張資訊地圖 × 資訊圖表

述說一個個臺灣的在地故事

這是一本「資訊地圖」的書,讓你從空間的角度,一目瞭然各種議題的基本知識;這也是一本「臺灣議題」的書,讓你透過不同觀點,再次發現這座島嶼的精采故事。

身處網路時代,我們每天接收的數據或資訊,已是過去的數百倍以上。但這麼多訊息,對我們瞭解這塊土地究竟有多少幫助?本書作者認爲,即使我們被各種資訊環繞,但對事物的理解,有可能不會更清晰,而是更模糊。於是希望以視覺化的資訊地圖,提供一條探索臺灣的新路徑,你將發現:許多看似跟地理空間無關的主題,其實藏着有趣的訊息!

全書包括自然環境、人口族羣、產業經濟、教育政治等10大主題,不僅選擇臺灣人最關注的議題或最新事件,且以短文搭配滿版地圖的形式呈現,滿足現代人講求的高效閱讀方式,也讓讀者重新認識臺灣的多元面貌,甚至按圖索驥,進一步尋找其他的臺灣在地故事或被人們忽略的資訊。

【作者簡介】王昱堯

臺灣大學地理系畢業,曾參與中學地理教科書地圖繪製工作。樂於結合資料及圖像,並分享其中的故事。2020年創辦社羣帳號「圖地」,發佈圖表、地圖、懶人包等資料視覺化作品,迄今累計2萬多名追蹤者。

賴進貴

臺灣大學地理系教授,美國夏威夷大學地理系博士。關心臺灣地理及地圖教育,創立「地圖多媒體研究室」,從事人才培育、地圖創作及教育推廣,藉由多元管道推廣地圖,增進民衆以空間思考認識臺灣。

《從資訊地圖看臺灣》/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