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藝術-進入紙本的潛次元

亞馬遜高調宣佈:電子書銷量首度超越印刷書,還提出一個鬼鬼祟祟的數字,兩者的銷售比例是105:100,引發各方解讀。

不過,電子書或Book Apps再怎麼演進,終究還是無法超越自身的物理極限:再怎麼樣,它們也不可能具有紙本的實體,自然也不可能產生以下這些令人讚歎的紙本藝術

浮在紙上的童話國度

來自英國的割書紙雕家布雷克威爾(Sue Blackwell),說起話來就像一位靦腆的大女孩,但一操起美工刀書本上割割劃劃,立刻又是一位精準俐落巨匠。從紙頁上挖下來的樹木路燈小人,在攤開的書頁上一一站起來,小小的房子裡點一盞燈,一個安徒生世界就出現了。

這些紙雕作品大多還保留著書頁的原色,彷彿世界的邊緣下了一場無聲無息的雪,紙片小人單薄的身上還讀得到原先的文字,讓人想起〈賣火柴的女孩〉的悲哀。欣賞這些由簡單手工雕砌出來的精巧細節,似乎又把我們帶回了滿手漿糊勞作課

她的近作〈歡迎來到下一章〉(▉bit.ly/mNJEFE)是費爾蒙酒店的委託作品,把倫敦、上海、南非沙烏地阿拉伯的4家飯店齊聚在方寸之間,很有天涯若比鄰的意思。

數位時代的地獄

留着落腮鬍的美國當代藝術家戴特末(Brian Dettmer),一開口就像一位技客,作品也呈現出濃濃的技客風。對他來說,電子媒體的興起,正好可以重新審視舊載體的新可能。於是他利用舊書、地圖、報紙照片卡帶各種媒材組構出一批新型態視覺藝術(▉briandettmer.com)。

經他改裝過後的「書裝置」,簡直像是某種次元的解剖圖。繁複的層次裡似乎埋着各種機關,只要一啓動,立刻就會出現像錯覺畫家艾雪(M. C. Escher)那種方位錯亂的世界。

蘇格蘭蘿素(Georgia Russell)也採用類似的素材,不過她常把紙頁切割成細條纖維,做出一種毛茸茸的拖把表情(▉bit.ly/escZz0)。這些拖把也好雞毛撣子也好,一旦注視久了,又會幻化成觸手或某種不成形的纖毛器官,彷彿恐怖作家洛夫克拉夫特筆下宇宙魔怪蘇魯(Cthulhu),正緩緩地從空間的隙縫中爬出來……

量體的詭辯與塗鴉

夏威夷的拉許‧李(Jacqueline Rush Lee)似乎重新發現了「紙的量體」這樣的東西。書頁被她浸泡、卷折、堆疊、擠壓之後,又還原成原先的植物型態:一朵花,一截樹輪,或一堆纖維(▉bit.ly/btKWNr)。再加上這些書大多是她在圖書館拍賣時蒐集來的,紙本的生態突然進入一種非常弔詭的循環。

和前面幾位拆書狂相較之下,洛杉磯史迪基(Mike Stilkey)對書本就溫柔多了。他只做表面功夫,老老實實把書堆起來,然後在書牆上畫出他那些冷眼男女或動物(▉bit.ly/gc1RGL)。街上如果能夠出現這樣的塗鴉,那一定是座非常世故的城市。

西班牙的裝置藝術家馬汀(Alicia Martin)看來也不算太心狠手辣,基本上書還留得全屍,沒走型(▉bit.ly/hPwFpS)。不過她也沒有那樣的美國時間,因爲她一堆就是5000本,然後讓它們像一道嘔吐物那樣從窗口噴出來(▉bit.ly/m7J2yw)。這些壯觀的作品嘲諷意味非常露骨:書的確是太多了,人類可是我執心很強大的存在呢!

也許有一天,紙本真的就不見了,這些藝術也消失了,而我們也就不再是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