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信披規定公開徵求意見 優質公司投資價值或將凸顯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

2月8日晚間,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就《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這是我國首部系統性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規範,意味着國內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信披方面的長期困擾——各行業信披內容不統一,即將迎來實質性解決。

綜合交易所披露與受訪人士分析,《指引》具有內容框架堅持博採衆長、兼收幷蓄,議題設置堅持立足國情、借鑑國際,指標要求堅持寬嚴相濟、綜合全面,實施步驟堅持循序漸進、務實推進等諸多特點。

四大特點顯著

毫無疑問,《指引》的出臺意義顯著。綜合交易所披露與受訪人士分析,其特點和優勢可以概括爲四大方面。

首先,內容框架堅持博採衆長、兼收幷蓄。充分吸收目前交易所現有規則以及國際相關經驗,既便於現有企業轉換,又有利於增強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可比性,實現定性及定量的要求的統一。

其次,議題設置堅持立足國情、借鑑國際。《指引》議題選擇既體現國際共識,例如包括氣候、生物多樣性等國際準則優先關注事項;又充分彰顯中國特色和優先關注事項,例如鄉村振興、創新驅動、逾期未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等議題。

再者,指標要求堅持寬嚴相濟、綜合全面。在氣候信息披露方面,大幅弱化了較難執行或有較大爭議的價值鏈以及聯營合營企業氣候信息披露、情景分析等要求。同時,《指引》還涉及污染、社會責任等多個議題,且多數也有定量指標,綜合性更強。

此外,實施步驟堅持循序漸進、務實推進。堅持強制和鼓勵相結合。要求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和創業板指數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在2026年4月30日前發佈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

據測算,強制披露涉及450多家公司,市值佔比 51%。其他企業如自願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相關指標也應遵照《指引》要求。同時,鼓勵其他企業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北交所按照《指引》內容同步制定業務規則,總體實行自願披露原則。

在興證智庫ESG研究員薛宬看來,《指引》的出臺恰逢其時。

一方面,全方位應對市場和利益相關者對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信息日益增長的需求。《指引》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發出了“中國聲音”,其出臺助於提升可持續信披標準對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的包容度。

另一方面,推進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設,推動我國ESG生態的良性發展。《指引》能夠科學、規範地指導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向更加具有實質性、可靠性、可比性的方向發展,能夠進一步促進可持續信息披露和可持續投融資相互促進、相互牽引的良性循環,推動我國ESG的發展進程。

中金公司研究部量化及ESG首席分析師劉均偉提到,信披政策通常帶有以“披”促“管”或者說以“披”促“行”的目標,企業要想做好ESG信息披露,需要深化可持續經營理念,落實ESG管理工作,並積極通過多種媒介與投資者等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

他同時認爲,ESG信息是ESG生態圈的重要基礎設施,ESG信息披露質量對企業管理、投資決策、評級研究等活動開展有着重要影響。《指引》中包含披露框架和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多維度的披露要求,有助於提供ESG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用性,爲企業ESG價值探索和應用提供高質量的數據基礎。

薛宬更爲詳細地解釋道,《指引》不僅強調了對氣候適應性、碳排放的披露,還設置了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議題。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舉辦期間,中國宣佈牽頭髮起“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實施倡議,《指引》中對生物多樣性的強調,體現了我國ESG頂層設計的深思遠慮和大國擔當。

上市公司信披完善度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ESG披露情況已經得到較大改善,隨着全國性ESG披露新規《指引》的發佈,國內ESG報告統一性自然得以提高。

上交所方面,截至2023年底,共有10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度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率達到47%,披露數量和佔比均創出新高。上證50、科創50指數樣本公司基本實現全覆蓋,上證180指數樣本公司報告披露率超過90%。

在推動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改革方面,近三年上交所支持68家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企業在上交所IPO募集資金1169億元,支持綠色新興行業公司再融資970億元,支持企業發行綠色公司債、綠色資產支持證券、低碳轉型掛鉤債券、可持續掛鉤債券等4736億元。截至2023年底,上證、中證指數已累計發佈ESG等可持續發展指數138條,在上交所上市的ESG等綠色ETF達到43只,規模超過600億元。

深交所於2023年12月29日發佈《深市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旨在進一步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助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根據《白皮書》,2022年度,深市超過2700家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了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近1100家公司披露了污染防治、資源節約、生態保護等信息,800餘家公司發佈了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或者可持續發展報告,較2021年度增加超過200家。同時,高質量披露可持續發展信息的公司羣體持續擴大。根據國證ESG評級結果,截至2023年9月末,深市上市公司評價爲A級及以上的公司有576家,佔深市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爲21.07%,較2021年末提升6.98個百分點。此外,關鍵議題披露不斷深化。近兩年深市公司各項可持續發展議題的披露數量和佔比總體上均呈現上升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內人士看來,ESG信披的完善有利於彰顯優質公司投資價值,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與估值水平。

比如,在談及如何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時,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即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完善ESG披露機制和評級框架,並將ESG服務機構、評價機構等納入統一管理,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