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機中重生 古巴成有機國「農民高收入」

記者周佩虹臺北報導

近來國內瀰漫一股「什麼都不能吃」的恐慌,有機農產又成了熱門話題,不過很多人對有機農業仍存在着疑慮,其實在2006年曾有支紀錄片,介紹古巴在面臨美國經貿制裁下的石油危機,如何「置於死地而後生」,全面發展有機農業、有機生活,如今的古巴,80%農產品爲有機、農民是高收入行業,值得臺灣借鏡

綠片《The Power of Community:How Cuba Survived Peak Oil》從古巴經驗看有機農業成功的案例。(圖/翻攝自YouTube)

根據地球物理學家Hubbert的理論,地球的石油量恐怕在幾十年內就會耗盡,而如果沒有了石油,不只交通、運輸受到影響,包括糧食更是首當其衝,因爲化學肥料、農藥殺蟲劑動力機械等這些「現代農業」的要素通通都跟石油有關。如果沒有了石油,人類還能生產食物、還能生存嗎?

2006年Faith Morgan拍攝《The Power of Community:How Cuba Survived Peak Oil》紀錄片,介紹古巴的例子,也給了一個樂觀的答案

二次世界大戰後,古巴在美蘇冷戰中靠向蘇聯,而面臨美國所採取的貿易抵制,所以古巴只能靠着出口蔗糖到蘇聯,交換石油、食物、醫藥,其中99%的石油依賴蘇聯進口;1991年蘇聯解體,古巴的「老大哥」倒了,美國的抵制更加嚴厲,一夕之間,古巴的石油進口從1400萬噸減到4噸,全國陷入糧食短缺重大危機。

沒有了石油,古巴現代化農業體系瞬間崩潰,爲了填飽肚子,人民只好在自家陽臺屋頂公園空地種植食物;也因爲不需用糖交換石油,國有甘蔗田改種各種蔬菜水果;也因爲沒有化肥和殺蟲劑、農藥,他們開始學習有機耕作方法;也因爲無法冷藏、運輸,於是各社區成立農民市集

熬過「艱困十年」,今日的古巴食物自給程度超高,80%的農產品是有機、農民是高收入行業,有機肥料和殺蟲劑還可以外銷中美洲;而從有機農業又轉變進化到有機生活,學校、醫院、社區建築裝上太陽板;因爲交通不便,各地增加社區大學。

若從傳統經濟數字來看,現今古巴年平均收入只有3500美元,但就幸福程度來說,古巴的平均壽命嬰兒存活率識字率都比美國高,如以所謂的幸福指數來看,古巴人比美國人幸福?

篇紀綠片的內容,是前經建會主委張景森整理出來,在一項有機生活的研討會中所提出的,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從一年多前,就開始思考推動「綠活臺灣‧有機生活」這樣的理念,他還找了多位過去的部會閣員,包括前農委會主委李金龍、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等人一起研究。

一開始,張景森還以其專業角度「打槍」游錫堃,認爲要推有機農業、有機生活要有「宗教式的狂熱」,不過後來張景森找到這份古巴經驗的紀錄片,大爲震撼,也改變原有的觀點,如今跟着投入推動有機的行列;他在報告中也提到,古巴得的是急症,臺灣面臨的是慢性病,如果古巴都可以順利轉型,同爲島國的臺灣,又有何理由悲觀。

►去看完整版請點這裡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

女人的豆漿禁忌 日飲2千C.C.長子宮肌瘤

十大類食品有多營養衛署網站提供查詢

神秘「點頭症」蔓延 讓非洲兒童變「殭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