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酒業利潤將年均增長8.7%
日前,中國酒業協會發布《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十四五”期間行業利潤年均遞增8.7%。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表示,酒業將重新構建生態體系,緩解產業總量過剩與優質個性化不足之間的矛盾。
上述徵求意見稿指出,“十三五”末的2020年,完成釀酒總產量5810萬千升,較“十二五”末下降19.0%;完成產品銷售收入8590億元,較“十二五”末下降6.7%;實現利潤1716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68.1%。其中,完成白酒產量750萬千升,較“十二五”末下降43.0%;完成白酒產品銷售收入5900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6.0%;實現利潤1460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100.1%。
宋書玉介紹,預計在“十四五”末的2025年,中國酒類產業實現釀酒總產量7010萬千升,較“十三五”末增長20.7%,年均遞增3.8%;實現銷售收入12130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41.2%,年均遞增7.1%;實現利潤2600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51.5%,年均遞增8.7%。
其中,白酒產量將穩定控制在800萬千升,較“十三五”末增長6.7%,年均遞增1.3%;銷售收入8000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35.6%,年均遞增6.3%;實現利潤2000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37.0%,年均遞增6.5%。
宋書玉指出,酒產業目標是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羣,合理佈局,拉動和提升產業鏈。着力打造名酒產區,以產區作爲世界名酒品質和價值的表達方式,建設和優化產業品牌。提升產業水平,扶持個性多元、國際表達的酒莊、工坊等新興商業模式。打造世界級酒村、酒鎮、酒城、酒都,提升產業能級,實現價值提升。
中國酒業協會建議,推進葡萄酒種釀融合;加大葡萄酒行業金融信貸扶持力度,建立完善農貸風險轉移和補償機制,加大對國產龍頭葡萄酒企業的貸款支持,推進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等。
“提效”和“創新”成爲酒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
茅臺集團總經理李靜仁表示,從產業佈局看,高質量發展主要依靠優化產業結構、資源佈局更加合理、效益提高,企業要具備世界一流的競爭力、創新驅動力和品牌張力。
張裕公司董事長周洪江稱,張裕正在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從種植、生產、銷售以及營銷層面實施數字化,打造從“葡萄園到餐桌”的數字化管控能力。“80後”“90後”成爲消費主力,及時捕捉到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纔可以成功。
瀘州老窖總經理林峰表示,“十四五”期間,公司主要圍繞文化、質量、智慧、年輕、綠色等方向開展工作。“百年品牌靠質量,千年品牌靠文化。瀘州老窖把工廠體系產業鏈聯通,同時提高效率,提高精準化,以年輕的方式創造新的瀘州老窖,綠色要延伸到整個生態鏈。”
盛初集團董事長王朝成表示,白酒行業市場環境出現變化,一個是總量變化,一個是結構變化,濃香型產品的大型企業面臨挑戰。瀘州老窖常務副總經理李小剛認爲,白酒產業向文化、品質、品牌以及原產地集中的步伐加快,行業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增值”轉變。記者 潘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