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科技供應鏈逼出美國疫苗(黎家維)

京元電子。(謝明俊攝)

美國加碼贈臺莫德納疫苗臺灣民衆固然樂見,但真正歡欣鼓舞的恐怕是快被疫苗逼死的民進黨上下,立刻把疫苗短缺全甩鍋給北京施壓與藍營唱衰。

「疫苗外交」在世界各地開打,蔡政府一向親美反中,臺灣本不該成爲美中競逐的戰場,國人對於陸制疫苗也多興趣缺缺,卻因政府採購疫苗政策失當,給了北京着力之機,更讓臺灣與世界的科技鏈陷入未知的風險。而臺灣政府重押國產疫苗的豪賭,讓臺灣與世界科技大廠難以放心,必須設法自保,否則一旦全球供應鏈斷鏈,就不單只是臺灣內部的危機,更可能使歐美亟待復甦的經濟雪上加霜,直接威脅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突然加碼疫苗,恐不只是爲了與北京角力,而是蔡政府的荒腔走板讓其驚醒,再不拉一把,恐將受池魚之殃

5月中旬疫情大爆發後,鴻海創辦人郭臺銘國際佛光會即表態希望協助購買並捐贈疫苗,敲鑼打鼓搞了20幾天,政府由冷轉溫,但始終以拖待變;臺積電則鴨子划水,雖少了鴻海的政治聯想,但其出手不外透露出兩者相同的目的,就是對政府當前疫苗政策完全失去信任,所以必須設法自救。此外,包括竹科與其他外銷產業也在6月初向經濟部提出團購疫苗的要求了。

6月初京元電子爆發移工羣聚感染,起初尚未形成嚴重警訊。6月6日美國3位參議員訪臺宣佈贈臺75萬劑疫苗,大致仍不脫AIT處長酈英傑之前透露的方向,美方認爲臺灣的疫情還不算嚴重。但隨後竹科疫情急速升溫擴大,超豐智邦、臺積電設備供應商京鼎漢唐力晶旗下的力積電,都傳疫情;6月10日臺積電遞件自保,恐怕與此波電子業的疫情威脅有關。臺灣成爲美國撤出中國供應鏈後的替代關鍵,能否正常運作已關乎美國國家利益,如果連臺積電都擔憂疫情失控,美國又豈能讓此憂慮成真。

另一個原因在於蔡政府將解決燃眉之急的寄望全部重壓在國產疫苗,連日本捐贈AZ疫苗時都認知到臺灣7月將有國產疫苗供給。但豈料高端本想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之名,以免疫橋接方式在臺取得緊急授權上市,卻直接遭FDA打槍。《遠見》雜誌調查更顯示,有超過6成的企業主不願施打高端疫苗。美方清楚知道,甫通過二期臨牀試驗的疫苗,或許可以緩解臺灣內部疫情,但作爲化解全球產業斷鏈危機的解方,仍遠遠不足;增加供給臺灣國際疫苗於是成爲當務之急,國產疫苗只能退位成爲最後選項

上週五蔡總統忽然與鴻海郭董及臺積電劉董會面,對企業購買BNT疫苗開綠燈隔天美國就大舉加碼贈臺疫苗。很多人解讀認爲蔡總統已掌握訊息,拿着美方和臺積電制衡郭董。政治盤算或許如此,但這頂多只能扳回蔡總統些許的政治失分,卡郭董疫苗20多天的印象已成;但這其實更透露出美方目前無力提供臺灣足夠疫苗的困境,因此在自己加碼之外,美方官員也透露將授權臺灣代工生產疫苗,而蔡政府即使不情願,也必須接受民間BNT疫苗的外購計劃。

真正讓臺美同舟一命的,恐怕不是表面上的民主價值,而是科技供應鏈的安全。郭董與民間團體購買疫苗的努力,不管是否存在政治目的,多少可以成爲蔡政府要求美方加碼增援的槓桿;而科技供應鏈的壓力,應該纔是撼動美方政策轉向與迫使蔡政府低頭的主因。遺憾的是,在這盤交織國家利益的博弈中,人命卻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