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超越時間的糾纏就是天堂(林蒼生)

退休,是新生活的開始。(示意圖/Shutterstock)

我們生存的物質世界是三次元空間,是形而下的。五次元以上是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時間虛無飄渺,好像在,又好像不在。這現象幾千年前就困惑了人們很久。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說,當我測量時間,我是在測量當下在腦內存在的東西。亞里斯多德也提出,如果什麼都沒改變,時間就不存在。我們真的不可小看古人的智慧。

時間因事件的變遷而被感知。如果腦中不生念頭,不生妄想,時間的感知就消失了。但人不可能沒有念頭,有念頭就有座標,座標有前後,時間感就出現了。念頭有兩種,一種是我做主的念頭,一種是我不能做主的念頭。前者是覺知,後者是妄念。覺知清明,時間不存在,妄念昏暗,人就受制於時間。

打坐入定,剎那即永恆。一覺成眠,長夜隨即忽過。演講精彩,時間感不在。課堂無趣,度日如年。這些都是時間虛幻的原因。而且,心情不同,興趣不同,不同的人,時間感覺也不同。甚至,當兩人聊天,兩人的時間感也都不一樣,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熟知的事。

時間也會因質量大小與時間快慢變化而有變化。科學家已測量出來,在地面的時間比高山走得慢。腳也比腦袋衰老得慢。這都是與地球的引力相關。太空艙的光速加上艙的飛行速度,其速度就比地上光速快。以相對論的公式算出來,速度快,時間就變慢。所以太空人比地面上的人衰老得慢。

我們再來看看地球的自轉與時間的關係。地球由西向東自轉,子時東方開始面向太陽,這時太陽光速需加上地球自轉速度,使東方光速大於平常光速。而西方剛好相反。所以早上光速比傍晚快,早上遂比晚後老得慢,所以早上生氣勃勃,晚後就顯得羅曼蒂克。或許,由此而推,東方人應該比西方人衰老得慢。

18世紀萊布尼茲認爲時間不能單獨存在。他把自己名字中的「T」拿掉,表示從此不被時間束縛。我在退休後也不戴手錶了,經驗告訴我,工作壓力不在工作的繁重,而在時間的壓迫感。退休了就不需要有行程,也是個解脫。我幾十年的行程簿,太太都把它保留得很好,一本一本疊起來像高塔。這塔仰望天空,似向人們炫耀過往的歷史。我呆呆看了很久之後,然後笑一笑,方纔體會了什麼是「不帶走一片雲彩」。

退休,是新生活的開始。沒有手錶,沒有行程。這山中無甲子的感覺,正是愛因斯坦所說的時空不可分割。時間代表着空間,有空間感就有時間感。不戴手錶,不追行程,這纔是真正退休的意涵。其關鍵全在於心靈的負荷。沒有負荷就沒有壓力。想到這裡,我忽醒覺,原來這正是修心的竅門。其實,不必等到退休,工作中也可以沒有心靈的負荷。這不就是惠能所說的一行三昧嗎?

一行三昧,意在心不起妄念。心的覺知只在當前事物上。「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心不爲外物扭曲,故稱之爲直心。心能直,自然沒有時間的干擾,所以行住坐臥皆在定中。靜也定,動也定,這不就是「動靜二相瞭然不生」的觀音法門嗎?有人說惠能是佛法與中華文化的結合體,而稱之爲「中華禪」。

不論佛法或中華禪,凡是人類都須依它來解脫時空的糾纏。沒有時空的糾纏,自然而然,人就在第五次元中安享那更高能量次元的喜樂與智慧。這使我想起,或許,我們可以取巧,以第五次元的心靈來做第三次元的事情,那麼我們不就擺脫了時空的困擾,像悟道的人一樣「日理萬機心不動,歡喜處世濟蒼生」了嗎!

我終於知道,第四次元的時間是一種門檻,跨過去了就是天堂。怪不得《心經》告訴我們,「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超越,超越,超越過去吧!忘掉時間的糾纏,進入慈悲與愛的第五次元,這是生命圓滿的天堂。(作者爲統一企業前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