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受資助的困難學生能去看看嗎?
據大皖新聞報道,近日,有多位網民在社交平臺發佈信息稱,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一位拿學校資助金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朋友圈曬出到國內外多地旅遊的照片,引發關注。疑似該學生朋友圈截圖顯示,發佈的朋友圈定位包括昆明、麗江、西藏、三亞、蘇州、重慶、四川、廈門、泉州、新疆、上海、青島、煙臺、大連、韓國、日本等地。
世界那麼大,受資助的困難學生能去看看嗎?雖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學生出門旅遊見見世面,並不是壞事。但拿着學校資助金的家庭困難學生四處旅遊玩樂是否合適,還應另當別論。尤其是從曝光的截圖來看,該生一年到頭去了不少地方,甚至還去到國外城市旅遊,相信是一筆不小的花銷,也就難怪網友質疑其“不差錢”,“不該再接受學校資助”。
網友的質疑並非沒有道理。在高等教育領域,國家資助政策一直被視爲一種重要的補助形式,旨在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助學金如何發放,高校都有相應的標準。一般來說,資助對象都應爲家庭經濟困難、生活簡樸的學生。這也就決定了助學金的性質,是“助學”,而非“助玩”。就新聞中的這名同學來說,花自己的錢出去玩,當然沒問題,但領着助學金這樣玩,似乎就有些說不過去。既然已通過自身努力擺脫了生活的困難,那不妨把機會留給更多需要的同學。
近年來,一些領取助學金的高校學生出現過度消費的行爲,多次引發社會關注與討論。比如,此前就有領取助學金的學生使用高檔手機電腦、看演唱會等引發質疑。關於受資助學生的消費問題,或許不能簡單一概而論。隨着社會的發展、消費水平的提升,到底如何纔算過度消費,每個人心中的標準和感受或許都不一樣。如何判斷,也就見仁見智。
說到底,公衆之所以對受資助學生的消費問題如此敏感,也是希望助學金髮放能確保公平公正,能真正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因此,只有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助學金評審發放機制,才能讓公衆少一些質疑,對受資助的學生也少一分審視。這就提醒高校,要重新審視助學金髮放的標準和制度,加強科學動態管理,避免不公平現象的產生。此外,還應引導受資助的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避免過度消費行爲的發生。
好鋼當然要用在刀刃上,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儘量避免將困難學生困在“清水白菜”的刻板印象裡,只要把握好度,適當消費改善生活,公衆也不必過分苛責與較真。
上游新聞評論員 龍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