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個漢字品歷史》──皇太極族名取「滿洲」事有蹊蹺(十一)

按照皇太極的說法,首先,他否認了滿族來自「諸申」,即女真,因爲據說他還明確表示過「明非宋室之後,我亦非先金之裔」這樣的意思。其次,他明確提出「滿洲」是今後唯一的族稱。而這個名稱中的兩個漢字,和「清」一樣,都是三點水旁,表示與水具有密切的關係

清與明的較量

實際上,「滿洲」一詞最早在十五世紀朝鮮人居正所着《筆苑雜記》 一書中就已經出現,距皇太極定名「滿洲」可以再往前推大約一百五十年。而且,根據《滿文老檔》記載,明朝萬曆年間也出現過這樣的說法。因此,看上去,「滿洲」作爲一種族稱並不是皇太極的發明與專利,但是,把它明確定爲滿族名稱這一事實,無疑還是應當記在皇太極的名下

那麼,皇太極爲什麼要把族稱改作「滿洲」呢?原因很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僅僅從「五行德運」角度猜測,最可能的緣故或許又是我們剛剛提到的「金生水」。但是,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面對曾經興盛的明朝,皇太極怎麼能把這個對手忘了呢?那麼,「水」與明朝又有什麼關係呢?

現在就讓我們稍稍往前回憶一點。剛纔提到,按照陰陽五行的「五行德運」之說,明朝是「火德」,所以它才壓制了元朝的「金德」。但是,看起來朱元璋並沒有料事如神的本領,也忽略了冤冤相報的民間信條。他沒承想,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皇太極從小崇尚儒學和中原文化,對陰陽五行之道也素有了解,所以纔可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把自己的族名與國號統統取意爲水,這就是要用滔滔洪水撲滅明朝的大火了。

誠然,到清朝的時候,「五行德運」說已經非常式微,應當說完全不復往日的輝煌。但是,我們前面也提到過,盛與衰是一回事,有和無卻是另一回事。因此,雖然清朝確實不太重視「德運」的承續,但是,這並不表明以皇太極爲代表的統治集團不瞭解這種學說、不利用這種學說,更何況前朝的大量文獻中均有相關的內容,特別是明朝屬「火德」這種非常有用的訊息

對於皇太極取族名和立國號時,是否真的取意於水,自然也會有懷疑的聲音。因爲,巧合的情況的確也可能存在。那麼,這種情況又該如何看待呢?

我們姑且就從字面意思說起吧。首先,暫且不論「滿」和「清」這兩個字,單就「洲」字來看,它原本的意思是江河湖海之中的陸地,最初的字形並沒有三點水,而是寫作「州」。並且等到加了三點水的「洲」字產生之後,「州」反而不再表示水中的陸地了,它基本上只表示某種行政區劃等,例如明朝的「府州縣制度和清朝的「道府廳州縣」制度。

其次,就滿族的源流看,其世代居住生活的地方,絕大部分都是崇山峻嶺、茫茫草原,就算一直上溯至新石器時期的「新開流文化」,據考證爲滿族先祖的「肅慎」人,雖然也曾以漁獵等爲業,但是就其總體情況而言,實在算不上比較純粹的江渚水畔民族。那麼,如果皇太極選擇「滿州當族名,似乎還說得過去,因爲「州」只是表示一定的區域罷了,而且稱爲「佛滿洲」的建州女真,本身族稱中用的就是「州」。但是,皇太極的最終選擇卻是棄「州」而用「洲」。這多少會讓人覺得有些蹊蹺和匪夷所思:他爲什麼一定要多這幾滴水呢?

因此,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水」對他而言,一定意味深長,總有不足爲外人道的意義和理由。

當然,由於「滿洲」這個名稱的滿語讀音等緣故,漢語裡也曾經出現過與它意思相同的「曼殊」這樣的說法。而「曼殊」對於信仰佛教和了解佛教的人來說,簡直是如雷貫耳,因爲這正是教導、引渡無數修行僧衆修成正果通達彼岸的「文殊菩薩」。因此,文殊就成爲智慧的化身,清明的化身。所以,也有意見以爲,皇太極把族名取作「滿洲」,大概意味着「清靈的主宰」。

「清」的多種寓意

另外,還有一種意見倒是脫離了水的困擾,直接以方位談論「清」的寓意。

我們知道,根據五行學說四方與顏色的匹配關係,東方爲青。正像《說文解字》對「青」的解釋:東方色也。而滿族當時的發祥地大本營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因此,這種意見的主要觀點就是「青」「清」相通,所以,國號取「清」,既意味着滿族的發祥之地,與此同時,由於日出東方,所以也象徵着滿族和大清如初升紅日,普照大地,而且生命力越來越旺盛。

但是,以今天的科學眼光審視,所有這一切恐怕只能是自我安慰的手段,同時也可能是迷惑百姓的伎倆。因爲,任何手段都沒能阻止任何王朝的衰亡,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多少雄才大略、膽識過人帝王俊傑,都已經成爲歷史長河中的過眼雲煙。

當然,從另一方面看,與其說我們在批判性地從古代帝王的所作所爲中挑毛病毋寧說,我們同時也是在探究古代華夏文明的根源,尋找我們這個由許多兄弟民族融合而成的華夏民族的歷史與源流,觸摸我們悠久而優秀的古代文化,分享華夏大家庭的共同財富。

王朝名稱,本來就和每個人的名字一樣,有些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可能寄託了父母長輩的殷切期望;有的則只是一種區別性符號,爲的是避免和其他人混淆;還有些則僅僅體現了兄弟姊妹中的排行,如劉阿大李二丫等。但是,位居九五之尊的帝王,他們對自己的名字、帝號尚且慎之又慎,而且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求民間或其他人「避聖諱」。因此,可想而知,對於自身家族的基業,他們會怎樣不厭其煩地斟酌字眼,寄予厚望。特別是當這樣的行爲與我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其中的奧妙更會讓我們產生一探究竟的興致。因爲這裡面的文化已經脫離了單純的王朝名稱,而是會讓我們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探本溯源,浸染文化,並一起使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民族更加興旺富強,使我們的文化傳統更加源遠流長。(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