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陳水扁的公投論,能喊出什麼結局?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就陳水扁的公投論受訪表示「謝謝老長官指教」,強調「中華民國(臺灣)是最大公約數」
日本《產經新聞》在2018年9月5日的頭版上,刊出對前總統陳水扁的獨家專訪,報導中最重要的一段話,是陳水扁強調:「臺灣面對來自中國大陸外交、軍事強大壓力,正面臨存亡危機,爲了與中國大陸的威脅抗衡,他呼籲儘早舉行公投,向全世界傳達臺灣的聲音」。雖然報導中所謂「公投」,沒有標明是否「臺獨公投」,但這個不諭而明的用詞,應該在兩岸與國際社會都能體會出他「用心何在」的說法。
▲陳水扁接受日本媒體訪問。(圖/翻攝網路)
當然,面對當前兩岸關係的低盪僵局,加上陳水扁也批評蔡英文應該要推動公民投票,並用民意數字對外展示:「我們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期以贏得國際社會的理解,所以蔡英文當局不可能毫無迴應。於是透過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當天下午出席一項競賽頒獎典禮的會後受訪,他用了「中華民國(臺灣)是現狀,也是現階段最大公約數,是共同底線,也是臺灣人民團結基礎」這一段說法,算是迴應了陳水扁的批評,也表明了現階段執政當局的立場。
陳水扁的說法到底真正的反應了什麼?簡單的說,他建議政府應推動「臺獨公投」,不過,他也就是「喊喊而已」。因爲2000-2008年他在位時,也是與蔡英文現在一樣:是「不敢說,也不敢做」,等到他下臺之後,「才比較會說」,但還是「做不到」。
我們試舉一些例子來說,2000年5月就職演說,他提到了「四不一沒有」的大陸政策立場,其中提的「不更改國號、不推動統獨公投,以及不入憲兩國論」,就是希望以負面表列來掩飾正面推動的不敢。等到2002年8月3日他提出「臺灣與對岸中國,是一邊一國」的論調後,這算他已有勇氣去面對來自北京的壓力,但那還是一句「空言」,因爲到了2004年第二任就職演說,他還是在消費「四不一沒有」的承諾,說出「過去四年沒有改變,未來四年也不會改變」的一段話。甚至於連「公投制憲」都以「憲政改造」來替代,其實,當時北京已有「五一七聲明」在伺候,而他本人無法阻擋來自美國國務院的施壓,這是實情,所以,他又何苦下臺之後,再去挖苦蔡英文「採取守勢,這樣不夠」?他千萬別忘了他曾說過的一句話,「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至於陳明通的反駁,實際上也是在反應出陳水扁過去八年任內「不敢說,也不敢做」的風格。他提出「中華民國(臺灣)是現狀,也是現階段最大公約數,是共同底線」,實際上應該有二個疑點,他沒有說得很清楚。
第一,「中華民國(臺灣)是現狀」,邏輯上與法理上這個沒有辦法說通。因爲在憲法本文第四條領土條款在歷經多次修憲後沒有變更過,增修條文裡也只提到「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絲毫沒提到憲法上面的「中華民國」,曾經有變成「中華民國(臺灣)」過。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嚴格來說,也根本沒有存在過。如果說「中華民國(臺灣)」是現實中用來對比「中華民國(大陸)」,或許勉強可用,但爲政者也不能輕率說出不是憲法上已有規範的用詞。
第二,陳說「中華民國(臺灣)是現狀,也是現階段最大公約數,是共同底線」,這個說法,是不是能應證臺灣社會中真的絕大多數人都接受「中華民國(臺灣)是現狀」?或說那是他們「共同底線」?恐怕還有很多爭議。不管民調中數字是如何呈現,但是不會接受「中華民國(臺灣)是現狀」說法的,在比例上仍有一定數量。
我相信陳主委的說法,是希望能折衷當今社會有統獨兩個極端的看法。但是以他陸委會主委的身份,實在是不宜說出這樣具有「政策意向」的表達方式。陳水扁第二任就職之前,就是因爲有「一邊一國」的主張在先,再說2006年要「制憲」、2008年要「行憲」的時間表,纔會導致北京先有「五一七聲明」的刻意釋出,再後則是「反分裂國家法」的出爐。如果2020年,假設蔡英文再度尋求連任成功,我們相信能在目前臺灣一片傾獨的潮流中,北京會繼續採取緘默的反應?
現在僅只是「東奧正名公投」,國臺辦發言人都指出:東亞奧協決定取消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原因在於臺灣一些政治勢力和「臺獨」分子,在民進黨當局的縱容下推動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甚至早在3月28日,國臺辦已經表示,「正名公投」,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搞「臺獨」。難道民進黨政府目前採用「切香腸」的漸進臺獨方式,北京會看不出來?
這正是我們憂心的地方,政治人物喊「爽」,臺灣民衆必須陪葬?
●作者邵宗海,政治大學中山所教授兼所長、文化大學教授兼社科院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抱持「只寫我相信而且有佐證的事實」理念寫作。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