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專欄》北京打壓的是兩國論
蔡英文總統(中)17日出席中美洲獨立197週年紀念酒會,感謝中美洲友邦大力支持臺灣,並期盼與友邦繼續推動更多經貿合作,創造多贏發展。進場時與瓜地馬拉駐臺大使葛梅斯(左)、尼加拉瓜共和國駐華大使達比亞(右)相談甚歡。(鄧博仁攝)
作爲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也曾經在陳水扁時代擔任過「處理兩岸或大陸事務」的陸委會主委多年的蔡英文總統,在9月17日出席「中美洲獨立一九八週年紀念酒會」致詞時,竟然說出這樣的一段話:「這幾年來,中國不斷用各種方式打壓臺灣的國際空間,希望臺灣會屈服,接受一國兩制」。
打壓是爲消除兩國論
依她的高度,再加上她在官場歷練下所吸取的專業知識,這種邏輯的推論,應該是沒有說準北京對臺政策的準確性。如果說,用她的原文「中國不斷用各種方式打壓臺灣的國際空間」這個前提來詮釋,可能北京真正運用這個手段的政策目標,應該不是蔡英文說的:是「希望臺灣會屈服,接受一國兩制」,而是不希望臺北在國際社會推動「兩國論」。
因爲從兩岸雙方在外交領域上角逐或對抗的歷史發展來看,有幾個重要的案例,如1971年受到北京排擠,以致於臺北遭受到聯合國大會投票決定影響,讓PRC取代了ROC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會籍;或1978年美國同意與北京建交,並與臺北斷交,都應該屬於一種北京當時企圖想建立在國際社會裡只有「一箇中國」的圖騰,所以沒有任何空間可以讓蔡英文說的「中國不斷用各種方式打壓臺灣的國際空間」,就是爲了「希望臺灣會屈服,接受一國兩制」的理論可以成立。最有力的證據,則是「一國兩制」的說法,一直到了1981年的「葉九條」纔有所影射、以及1982年的鄧小平拋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詞後,才正式運用到中共對臺政策的文件裡。所以我們面對中共的打壓,即使有所反駁或反擊,但特別是官方的聲明,都應該十分謹慎用詞纔對。
或許總統府的撰稿人員會說,中共不斷打壓臺灣,就是「希望臺灣會屈服,接受一國兩制」,談的就是現階段的中共手法,不是以前。但這種論斷也有「錯誤引用」的結果。因爲最重要的是,北京在國際間的排擠,是爲了消除兩國論。
探索北京歷年多次提出來的「一國兩制」,以及今年1月習近平提出來的「兩制『臺灣方案』」,都是兩岸統一後才實施的方案建議。歷年來中共領導人的重要講話,或官方文件,都清楚提到了「統一談判」都必須先經過幾個程序,纔會涉及到「統一後的方案」,這也包括了「一國兩制」,需經雙方討論後,纔會正式被接納采用。
找到雙方認同的辦法
這個程序如以1995年的「江八點」來舉例說明,就是江澤民說:「在一箇中國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就兩岸正式談判的方式同臺灣方面進行討論,找到雙方都認爲合適的辦法」,這裡並沒有說,北京一定要先用「一國兩制」或它是唯一的方案才能來談,而一定是雙方有很多方案來「進行討論,找到雙方都認爲合適的辦法」。
這種說法,像極了1993年兩岸兩會在香港會談討論「一箇中國」,結果在臺北提出8個方案北京5個方案中,最後挑中了臺北其中的一個方案,在香港會談結束後,經兩會的後續通信達成了共識的結論。
至於程序上北京的建議,也是要經過一定的過程,如江澤民所說:雙方可先就「在一箇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然後才進一步到政治的兩岸統一談判。在此之前,並不需要提到「一國兩制」。
到了2019年,習近平更是清楚的把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作具體的說明:「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這3個「會充分」的說法,主要也是在提醒:北京不是單方「一國兩制」的主導者。(作者爲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