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士林夜市迎合陸客 沒落危機上身?

文/黃玉

自從2011年士林公有市場新建物落成,規畫大客車停車位後,士林夜市成爲陸客必遊景點。但去年底爆發水果攤「坑殺陸客」事件,導致夜市形象受損;此外,今年的毒澱粉新聞,也讓遊客大減。而將美食攤設置於地下室,一直以來就爲人所詬病,甚至有人擔心,一連串不順,會影響周邊的士林商圈,爆發如同師大夜市商圈的存亡危機

搶接大陸客大家都賣蚵仔煎、牛肉麪

「沒有那麼嚴重,不至於啦!」臺北市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理事長文山說,師大夜市主要是因爲有大部分範圍位於非商業區,加上道路寬度不夠,不符合法令規定,纔會引發滅絕危機。 「不過,士林夜市這兩、三年的確出現不少變化。」蘇文山說,現在的士林夜市,正面臨「轉型」階段。

士林公有市場的小吃攤位由約200攤減少到94攤,面積從6000坪驟減爲1700坪,加上同時間人數限制爲1400人,陸客多,相對擠壓臺灣本地客。臺北市公有士林市場自治會總幹事郭逢時說,以平日約7000人來說,陸客約佔一半,多數攤商則認爲,應該更多,有時更高達7、8成。

爲了迎合陸客喜好,攤商賣的產品結構也開始出現變化。過去士林市場最知名的小吃爲蚵仔煎、生炒花枝臭豆腐大腸小腸大餅小餅等等,但是陸客點這些知名小吃,多半隻是爲嚐鮮,忠誠號蚵仔煎老闆娘太太說,通常都是4、5個人點一份,很多賣蚵仔煎的攤商,都已經撐不下去,少了很多家。

但記者實際走訪地下市場,發現其實賣蚵仔煎的攤商還不少,原來,爲了爭取商機,蚵仔煎這種指名度高的產品,攤商就會兼着賣,而多數攤位也增加了許多陸客愛吃的品項,例如:鮮蝦面、魚丸湯麪、牛肉麪等麪食,或是乾脆放上各式麪條,再寫上一個大大的「面」字,一位攤商說:「多賣一碗算一碗。」

追逐陸客所愛,原本過去只賣一、兩樣的攤位,也只好變成小吃「量販店」,什麼都賣。陸客愛的海鮮類產品,如蝦子魷魚海螺螃蟹等等,也都開始出現在菜單上,每一攤幾乎變成大雜燴,什麼都賣,像是賣牛肉麪的也賣臭豆腐、賣紅油炒手的也賣大腸包小腸,每一家的同質性越來越高,長期下來,將失去特色美食及傳統老店

朱太太說,大家也很無奈,曾有人賣過可麗餅、乾貝燒等,但沒有宣傳,陸客不認識、不喜歡,怎麼樣就是賣不起來,後來這些攤不是撤出,就是隻好改賣和大家一樣的。

提升吸引力要靠在地味多元性

臺灣遊客減少,對商家來說,吸引陸客上門或許帶來新商機,但是陸客多半隻吃不買,商品同質性高也會讓各家競爭力降低。世新大學觀光學系教授黃躍雯表示,對多數生意人來說,只顧得到眼前利益,但是若一味迎合陸客喜好,長期下來,反而失去夜市呈現在地生活與文化的風采,而這往往纔是夜市最吸引人的地方。

蘇文山也認爲,觀光客只是點綴,不可能變成主要客層,夜市經營還是須以本地客爲主。生意變差,商家應該要想辦法如何去提升對主要消費族羣中產階級和年輕人、學生等族羣的吸引力。

【 更多報導

 美食反指標:正妹很多的餐廳,千萬別進去!

 小禎從「敗名牌」到「存一半」 》不靠爸,存款存到7位數

 40歲了!不走升遷的階梯,你會更快樂

 被收視率打敗》不噴政論口水 李濤小人物溫情

 夏天蟑螂多?日本爆紅殺蟲劑:4秒急凍蟑螂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