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對外地車牌限行再加碼
(原標題:上海對外地車牌限行再加碼_週刊雜誌_經濟網_國家一類新聞網站)
近期,上海市公安局發佈《關於調整本市部分道路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11月2日起,外牌在高架限行時間從8小時延長至13小時(週六、日及全體公民放假日除外)。明年五一小長假後,每日7時至10時、16時至19時將對內環內地面道路實施外牌小客車限行。
這份通告被業界解讀爲對外牌限行的升級。常駐上海的外牌大軍不得不選擇三條路:要麼儘量遠離市區;要麼拼手氣拍“最貴鐵皮”滬牌;要麼換新能源汽車,因爲在上海購新能源汽車可以免費送滬牌。
11月21日,上海限行新政發佈後的首次拍賣,最低成交價91300元,平均成交價91433元。本次拍賣合計拍賣總數14595輛,參加拍賣人數爲186549人,中標率7.8%。
兩天後,上海11月單位非營業性客車額度[下文簡稱“單位(公司)牌照”]拍賣結果令人吃驚:額度數量爲1892輛,參與拍賣人數爲7856人,參與人數比年初漲了3倍,最低價格也突破22萬元,平均成交價爲234354元。
“最貴的鐵皮”破22萬元
創近10年曆史新高
在上海,滬牌一直被稱爲“最貴的鐵皮”。爲有效調控滬牌價格,個人牌照與單位(公司)牌照的拍賣分開舉行。
每個月,先拍個人牌照再拍單位(公司)牌照。個人牌照拍賣有警示價,高於“警示價”,出價系統將不予接受(11月的“警示價”爲89300元),也因此,當月拍得價格浮動不會太多,但一旦參與者多了,中標率就會下降;單位(公司)牌照沒有警示價,底價爲同月個人滬牌拍賣的成交均價,價高者得,因而更能反映真實的市場供求。
“今年頭兩個月,才一兩千人,這個月一下子有7000人蔘與單位(公司)滬牌拍賣,價格也創了新高,234354元的均價爲迄今爲止滬牌史上最高價格。不僅如此,7856人的公司牌照參拍人數也是史上之最。”業內人士陳經理11月25日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道。
“單位(公司)的滬牌投放數量中有一部分是原有單位(公司)不想要而重新流入市場的。這個月限行新政出臺,想賣的少了,想買的多了,加上又是價高者得,那麼勢必單位(公司)的均價就猛漲了。”中晉汽車公司趙嵐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
此外,滬牌個人牌照越發白熱化的競爭,致使部分“不差錢”的車主“曲線救國”,拍起了單位牌照。而由於該羣體對於價格的敏感度稍低一些,因此直接拉昇了單位(公司)車牌拍賣的整體價格。
某代拍公司工作人員小劉告訴記者,由於外地人蔘與個人滬牌拍賣需要連續繳納36個月社保,很多人達不到就索性直接註冊公司,參與公司牌照拍賣。
“必須註冊在上海的公司才能拍單位(公司)滬牌,申請公司滬牌審覈沒有那麼麻煩,註冊完畢拿到公章、營業執照、銀行賬戶即可申請滬牌拍賣標書。單位(公司)滬牌車輛只有在賣車的時候多加200元評估費,其他和個人滬牌一樣開,一樣年檢。公司滬牌和個人滬牌一樣,不用了也可以賣掉,區別是拍賣的款項要進入公司賬號。”小劉向記者解釋說。
摩托車牌照也貴了
由於沒有警示價,單位(公司)滬牌的拍賣一向在業內被看作是滬牌“真正的價格”,而此前摩托車牌照的售價也一直以此作爲參照。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11月29日獲得的消息,基於目前單位(公司)滬牌價格猛漲勢頭,摩托車牌照均價已飆升至36.5萬元左右,且由於總量少,基本一牌一價。
爲什麼單位(公司)滬牌漲了,摩托車牌照也跟着漲呢?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介紹:“大約2014年之前,兩者之間的價格差距並不是很大,很多個人拍不到滬牌的人就會動起‘摩轉汽’的念頭,即直接購買摩托車牌照,再轉爲汽車牌照。當然,這些年個人滬牌與摩托車牌照的價格越拉越大,摩托車牌照價格基本跟着單位(公司)的牌照價格在走,也就沒人再走這條路了。”
代拍爲搶生意承諾拍不中還可以賠款?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注意到,滬牌代拍的生意越發“難做”,市場競爭激烈,魚龍混雜,代拍的價格基本維持在幾年之前的水準。
“代拍門檻低,市場亂,也沒統一標準,每家開價都不一樣。不靠軟件,第一次拍的個人根本都來不及改價格,拍中的概率太低了。我們主要靠外掛軟件,服務費最便宜的3800元,最貴的28000元,這是有頂級‘拍手’加外掛軟件的,拍不中不要錢,連續3個月拍不中,還要賠你4500元,”該黃牛對記者說。據記者進一步瞭解,所謂頂級“拍手”就是從業經驗10年以上的。
“不中標就賠錢”靠譜嗎?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黃牛都說沒拍中保證賠付,但這裡的賠付、返利可能和我們想的不一樣。比如所謂的返利很多都指的是這次代拍要價15000元,如果沒拍中下次可以減500元,只收14500元。雖然確實有少數黃牛會真的兌現‘承諾’,沒拍中就賠錢,但至少有八成都是玩‘文字遊戲’。歷史上2016年、2017年,公司牌照也都有到過20萬元,但之後就又回調了,我建議不急的話還是明年再看看,或者考慮新能源汽車上免費滬牌。”
上海未來會不會收擁堵費?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注意到,近期,北京市交通委對於“擁堵費”的表態引發了網友對自己所在城市是否會收取“擁堵費”的廣泛討論。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也在同一時期發聲,推薦徵收“擁堵費”,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時機合適,一舉多得。”
那麼上海未來會不會收擁堵費呢?
“國外很多城市如倫敦、新加坡實行擁堵費,這是未來的必然趨勢,所以一旦收取了擁堵費,就說明這個滬牌一旦擁有也不是終身免費的了。”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閩江特聘教授攀登看來,上海的個人滬牌拍賣雖然名爲拍賣,但是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拍賣,而是有底價的搖號。此外,上海百姓對於滬牌的理解也與實際情況有出入。
攀登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拍得滬牌的人會認爲,滬牌是無限期‘免費’行駛的權利,但在可預想的將來,外牌全部清掉,上海還是擁堵怎麼辦?再有,現在只是通過限制外地牌照在外環內的通行來緩解擁堵,那麼松江、嘉定、閔行等區的擁堵怎麼辦?如果繼續擴大限行區域,那麼滬C牌照怎麼辦?”
攀登建議,一方面要儘快確立收取擁堵費的大方向,目前不籌劃就會給將來“埋雷”;另一方面要採取合理過渡措施將現行的所謂“拍賣”機制平穩切換到“擁堵費”機制。比如,明確現在已經在路上行駛以及未來上路的滬牌每張都含20萬元的擁堵費。這樣滬牌的含義就清晰了,不是未來無限期在上海免費通行的權利,而是預存的擁堵費。一旦開徵擁堵費,滬牌外牌一視同仁,無非是滬牌先行在20萬元預存款中扣除,而外牌另行交納。不造成擁堵就不交擁堵費,比如夜班族就不交擁堵費。”
記者注意到,據多家媒體報道,早在2002年,北京、上海、廣州等少數城市曾試圖徵收交通擁堵費,但引起爭議後無疾而終。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則在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表示,過去徵收“擁堵費”技術手段不成熟,徵收成本、徵收效率、徵收方法等問題不能有效解決,難以差異化對待,百姓相對來說秉持着不接受甚至反對的態度。如今隨着車輛識別系統、ETC,大數據測算等技術手段的進步,各項條件在逐步成熟中。應差異化針對不同車輛採取措施,讓長期佔用道路資源的車輛承擔一定的合理的“擁堵費”。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20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