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風險 刺激政策退出宜謹慎
大陸國家統計局15日公佈11月主要經濟數據表現持續亮眼,市場預估第四季乃至2021年GDP成長有望逐步「向常態化迴歸」,不過由於目前經濟運行仍面臨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金融風險與中美博弈等三大不確定因素,刺激措施是否退出仍須謹慎而爲。
大陸11月工業、消費與前11月投資年增速均創年內新高,顯示大陸經濟持續在復甦軌道之上。但由於爲因應疫情所採取的多項刺激措施已帶來如債務增加等副作用,市場有聲音認爲應調整刺激措施。
統計局公佈數據的同時,新聞發言人付凌暉重申政策立場,指會在政策上做出相應調整,但也強調仍會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因這樣對穩定經濟運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歸納上述政策走向主要原因,有三大壓力,一是秋冬時節疫情在歐美主要國家繼續肆虐,雖然疫苗研發已取得明顯進展,但專家認爲因全球感染人數多、疫苗效用仍存不確定性,短期內要透過疫苗達到羣體免疫仍困難,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還會繼續一段時間。
二是年初以來,疫情衝擊下政策穩增長力度加大,導致宏觀槓桿率快速攀升,債務風險進一步加劇。尤其近期隨宏觀政策逐步向常態化迴歸,企業再融資壓力加大,信用風險爆發加速,並呈現從民企向國企蔓延的趨勢,需高度警惕國企信仰弱化背景下信用體系重構風險。
三是中美博弈仍將持續。目前美國已將中國視爲最大競爭對手,雖然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對中政策可預期性更強,但一般認爲拜登執政後美國對中政策並不會明顯改變,大國競爭風險仍存。因此在外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持續,內部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穩固的背景下,刺激政策退出宜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