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電磁波和平相處 專家說只要這麼做就可以
▲電磁波無所不在,但除非長期處在環境中才會受傷害。(圖/東森新聞) 文/蔡志明
如同人生活在空氣中看不見空氣一樣,人生活在充滿了電磁波的空間中,但也看不見電磁波。電磁波並不侷限在廣播電臺、電視臺、業餘無線電臺、行動通訊基地臺、行動電話,所有的電器用品包括電風扇、吹風機、微波爐等,只要需要電力的電器都會放出電磁波,自然界也會發出電磁波如太陽光、閃電等。我們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時,也正在和它朝夕相處。學習如何與電磁波和平共存,是現代人重要的生活課題。電磁波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由電場與磁場交互作用所產生,以波的形式及光的速度輻射傳遞。電磁輻射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所有物體若非在絕對溫度零度,都會釋出電磁波。輻射依其效應可分爲遊離輻射、有熱效應的非遊離輻射、無熱效應的非遊離輻射3種。電磁波頻率愈高,能量愈強,當能量高到足以改變物質化學結構時,稱爲遊離輻射,反之稱爲非遊離輻射。
電磁波有多強
基地臺與手機由天線發射出的電磁波頻率,不論2G、3G或4G的站臺,大約在700 MHz~2.6 GHz,屬於非遊離輻射的電磁波。臺灣規定基地臺最大的有效發射功率不得高於500 W,而手機最大發射功率是2 W(GSM 900),看似基地臺的電磁波功率比手機高,其實很難下定論。
把基地臺與手機所發射的最大功率代入自由空間路徑損失計算,以1,800 MHz的頻率來說,手機最大發射功率2 W在距離1公尺處的電磁波,相當於基地臺最大發射功率500 W在距離13.6公尺處的電磁波。問題是一般情況下,基地臺的發射天線距離民衆通常遠超過13.6公尺,而一般手機的使用卻通常距離使用者小於1公尺,甚至在通話時緊靠住耳朵,這時人體受到電磁波的影響最大。
有人認爲持有手機並不代表24小時都在通話中,因此不會持續受到電磁波影響,而身處基地臺附近的住戶24小時都會籠罩在電磁波的威脅下。但事實上,手機只要開機,無論是否通話,都會一直跟基地臺保持聯繫,因此會不斷髮出電磁波。
電磁波功率密度限制
生活中的各種電磁波是否對人體有害?電磁波對生物的影響很複雜,不同強度和頻率的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程度也互異。一般來說,人體是很差的非遊離電磁波接收體,多數電磁波能量會穿越人體而去。各頻段設備產生的非遊離輻射值各有不同,多數國家所訂定的規範大多依循國際非遊離輻射防護協會在1998年所訂定的電場、磁場和電磁場暴露準則。
多數研究結果顯示,並無明顯的證據證明長期或短期暴露在臨界值以下的非遊離輻射環境,與造成腫瘤或癌症有直接關係。WHO在2006年5月發表的304號報告中指出,基地臺和無線網路的訊號暴露值很低,造成人體溫度上升的情況微乎其微,不致影響健康。
要完全避免電磁波,就是什麼電器用品都不要用,這對現代人來說太困難了。既然國際癌症研究署把電磁波歸類爲2B級致癌物,是否證明電磁波對人體有危害?在該署公佈的1級致癌物中,放射性物質已廣泛應用在醫療設施如X片;第2級致癌物的汽油引擎廢氣,人每天走在馬路上都會吸入;至於第3級致癌物所包括的咖啡因和食用色素,更是涵蓋多數食物。種種證據顯示,電磁波雖是有害物質,但不需過於緊張,只要避免長時間待在危險環境中,妥適使用以減少電磁波的影響,仍然可以和電磁波和平共存。
作者蔡志明 | 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數位電視實驗室。本文刊登於《科學發展》2015年12月,516期,以及《科技大觀園-科技部》網站,經作者同意授權全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