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爲啥喜歡"殺馬特"?《FF15》審美談
網絡熱詞總是一陣風。“殺馬特”一詞早已淡出視野,卻成功入列中國人的網絡辭海。只要時機成熟,它就會冒出來,成爲恣意嘲弄他人形象的代名詞。《最終幻想15》無疑提供了一次高密度曝光的機會,自遊戲主角人設被公佈以來,關於這款遊戲的討論就少不了“殺馬特”這個關鍵詞:“殺馬特幻想”,“十年做出個殺馬特”等等。諸如此類的譏諷讓人不禁以爲髮型纔是評價遊戲優劣唯一標準,也讓懷揣一片赤誠的粉絲心生不悅。
追溯起來,“殺馬特”和“金坷垃”這種流行詞的出身有着本質上的區別:“坷垃” 在北方部分地區是對成塊泥土的方言叫法,而“殺馬特”是英文“smart”的音譯詞,取其“時髦、神氣”之意。爲什麼這樣一個“洋氣”的褒義詞,卻在國人印象中淪爲和“金坷垃”一樣的雷人詞語?這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不許再叫我殺馬特!
你只看到中式“殺馬特”的乖張,卻沒能讀懂它的憂傷
網絡上曾經流傳着一首神曲《殺馬特遇見洗剪吹》,將網民對“殺馬特”的調侃推向高潮。歌曲中串燒的“民族風”、“心太軟”、“愛情買賣”等,都是橫掃城鄉結合部的流行金曲,與山寨手機、理髮店、縣城廣場、郊區超市等意象一起,構成“殺馬特”生活環境的全息影像。
在中國人心目中,“殺馬特”這個詞代表着“忘了愛哥”、“活是罪姐”和“葬愛家族”,他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缺乏謀生技能,在大城市中從事收入很低的工作。殺馬特形象的最典型代表大概就是“髮廊小弟”,這一羣體因工作關係,需要以年輕、時髦的外表示人,因此最早實現了“殺馬特化”。在他們的引領下,一批小青年不惜耗費大量髮蠟髮膠及染髮劑,塑造出如五雷轟頂、根根直立的海膽頭,蓬鬆如雞窩如草垛的爆炸頭,還有“狀如病毒分子結構”的難以名狀的髮型,不僅突破重力學規律,更突破傳統美學規律。
中國人心目中的殺馬特,總是和諸如“忘了愛”雷人造型、以及“邇永遠卟懂莪的心”之類的反智火星語聯繫在一起
嘲諷殺馬特成爲新的流行,甚至有專黑殺馬特的人氣微博
除了“洗剪吹”之外,他們還經常描眼線、化濃妝、掛鐵鏈、穿體環,奇裝異服,極盡繁複,用的卻都是廉價的地攤貨。他們用着跑馬燈、低音炮的國產山寨手機,在QQ空間裡發表大量低像素的大頭貼和自拍照,在QQ羣裡建立一個又一個火星文名字的非主流家族。他們出沒在廉價網吧,也遊走在城市邊緣。
一驚一乍,誇張怪異,往往源於匱乏。
青少年時期,個性、尊嚴與榮譽覺醒的時期,人在這個階段往往急欲表達自己獨特的存在,卻普遍缺乏證明自己的資本。內在不足,就靠外在來標新立異。乖孩子炫耀成績,富二代炫耀家境,長相好的孩子靠臉也能心氣平和。而這一切都缺乏的年輕人則更容易走上殺馬特之路,申明個性,吸引注意。
“殺馬特”風格往往在進城打工年輕羣體傳播尤甚,他們熱衷於這種風格,希望儘可能地擺脫“老土”的形象,成爲他們心目中都市潮人造型。殺馬特形象本身是這羣年輕人努力向城市文明靠攏的產物,但半吊子不到位的模仿卻反遭“城裡人”的恣意嘲諷。這種時尚上的冒進,反而暴露了自身的土氣,變得驚悚雷人而難以接受。經過網絡的傳播與發酵,殺馬特很快從叛逆文化、都市時尚跌入了最底層,似乎人人都有資格充滿優越感地哈哈而過,或是朝他們踩上一腳。
毋庸諱言,文化資本上的劣勢無疑是新生代的城市移民融入城市生活的一道玻璃門,這種劣勢可能比經濟上的劣勢更難以克服。
《FF15》狂霸酷叼的刻意裝B設定,很容易讓國人聯想到那些LOW穿地心的“殺馬特”
而《FF15》中拉風的戰鬥……
在很多人眼裡和這種上躥下跳的“尬舞”也沒啥區別……
你只看到日本“殺馬特”的迷狂,卻沒能讀懂它的熱望
儘管人們對殺馬特這樣的非主流文化抱着鄙視態度,但我們在倒推文化淵源後發現,殺馬特的“煉成”,實際上受到了東瀛流行文化的影響。80年代末,日本興起“視覺系”搖滾音樂,這股風潮從90年代開始向韓國、港臺、中國大陸等地區傳播,成爲中國“殺馬特”青年興起的一個重要背景。
日本雖是“殺馬特”的源流地,但他們的視覺系卻也算是舶來品。來自歐美的華麗搖滾、哥特搖滾這些極重視視覺效果、造型標新立異、另類感十足的新流派也早於日本的視覺系開始流行,併成爲其先驅。
“視覺系”音樂的興起,與20世紀下半葉電子科技的進步有密切關係,電視機、錄像機、影碟機的普及,使人們有條件獲取聽覺與視覺上的雙重滿足,舞臺設備的進步也使得音樂表演更加豐富、立體。
當這股風潮在歐美走向低谷,卻在一向善於消化外來文化的日本被髮揚光大,並在日本民族性格和審美情趣的裹挾下,呈現出獨樹一幟的本土化風貌。
這種殺馬特造型在日本並不會招致特別的反感,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牛郎偏愛這種髮型
日本牛郎店的花魁目錄基本就是殺馬特的百科全書
作爲一個島國,獨特的地理位置影響了大和民族的精神面貌。面對無常的颱風、海嘯和地震,再美的事物也經常會因爲災難的突降而瞬間消逝,助長了日本人的宿命感,就如賞櫻一事,日本人總把這種花期短暫的植物與人生苦短、世事無常聯繫起來,感物傷懷,也希望在死的狀態中保持美的永恆。大量的自然災害也讓日本人感受到生命的壓抑、自身的渺小,無常感和孤寂感滲入日本人的靈魂,使其產生一種解脫和超越的渴望。
在這種情感的影響下,日本人愛美、享受美,也破壞美。只要是美的事物,他們就加以肯定。這樣的審美情趣在殺馬特身上得到了毫無忌憚的彰顯。詭異的色彩、蓬亂的頭髮、怪異的穿着和迷離的眼神,都是日本人能夠欣賞的美。
“視覺系”不單純指扮相,而是綜合的舞臺藝術
日本人的美學觀又植根於傳統。在日本並不存在基於宗教原因的性禁忌,對愛與性採取了非常寬容的態度,男色文化也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特別是在武士階層十分盛行。在日本,對美貌少年的崇拜不僅限於女性和同性戀者,美少年藝伎、男扮女裝的演員,在日本的審美意識中佔據重要的地位。在浪漫的歌舞伎戲中,年輕的男主角通常就是一位苗條的白麪小生。視覺系成員大多是嫵媚動人的美少年,正迎合了日本崇尚男色文化的民族傳統。
日本人氣視覺系的顏值和逼格普遍比較高,承襲了日本古來有之的男色文化
日本又有着深厚的妖文化傳統,妖怪是模糊性別的,在視覺形象上又極具非常特徵性,視覺系不妨可以解讀爲崇妖的日本人對妖的模仿,載滿對鬼怪世界的熱衷與嚮往。
雌雄莫辨的瞬間轉換,毫無拘束的表演,情緒的自由宣泄,迎合了長期壓抑的日本人內心的熱望。在誇張造型、濃烈色彩的渲染下,觀衆的內心受到衝擊,欣賞視覺系成爲釋放自己的一個途徑,這從側面真實反映了日本民族內心的焦躁與不安。
結果就如我們所見,日本成爲視覺系成長的沃土,盛行程度大超歐美,對日本本土乃至整個東亞的流行文化產生重要影響。
日本視覺系文化始祖X-JAPAN,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也是他們的歌迷
雖然扮相張揚至極,但沒有人能在X-JAPAN直擊靈魂的歌聲下不爲所動。他們成爲潮流並不是因爲“殺馬特”造型,而是“殺馬特”因爲這些人才能形成潮流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在日本,“視覺系”並不只是打扮奇特,它所指代的更是一種音樂表演的呈現方式,無論是音樂的內容、歌詞的含義都要從舞臺表演和自身的化妝效果中表現出來。一支視覺系樂隊的現場演出,舞臺裝置和照明效果也與普通樂隊不同。然而,對於不瞭解音樂的社會大衆來說,他們對視覺系的印象主要還是他們令人印象深刻的裝扮和衣着。在中國,這一點顯得尤爲明顯:殺馬特與音樂已無任何關係,追隨者看中的只是炫酷的動漫感和情緒化元素,希望用殺馬特形態展示自己的生活狀態和獨立態度。模仿者將造型與音樂分離、與現場演出分離,使造型本身成爲唯一吸引眼球之處,劣質的模仿和山寨,難逃譁衆取寵、有形無神的命運,淪爲屌絲的廉價藝術。
和國內不同,老外對《FF15》的吐槽基本和殺馬特無關,而是覺得它GAYGAY的…
由於視覺系文化的基礎來自歐美的搖滾音樂,其鑑賞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吸取外國文化的知識基礎和審美趣向。從這個前提來說,視覺系人羣的知識層次應該要大於社會的平均水準。而事實上,最先將殺馬特文化引入的中國青年,也都是家境優渥人家的孩子。
一個視覺系人士所穿的皮衣或者皮靴,價格很可能不低於一套高級定製西裝;他們戴的一個耳釘,也未必比一件珠寶首飾便宜;要做出良好的視覺系髮型效果,所需要的技術和資材可能都需要一個高級的髮型師和相關設備。日本視覺系的建立、推廣與發達,與一大羣前衛、優秀的文藝界人士密不可分,有着全世界最發達的娛樂產業和相關商業機器作爲其載體,其非但不“下里巴人”,反而頗“陽春白雪”。這本質上是一種建立在社會富裕和經濟發達基礎上的藝術的大衆化,可能這一點,纔是日本視覺系和中國殺馬特最深層的不同。
野村哲也筆下的克勞德是《FF》系列人氣冠軍,用國人的標準來看也該算殺馬特髮型,卻很少被噴
對《FF7》時代的3D建模而言,克勞德的刺蝟頭恰恰是個識別度極高的標誌,和《龍珠》的悟空同理
但寫實化以後還是怪怪的,刺蝟頭應該就老實存在於二次元吧……
我之砒霜,你之蜜糖
在中國和韓國,殺馬特早已成爲被淘汰的風潮。尤其在中國,“殺馬特”更是一種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標籤。然而在日本,這樣的審美卻一直延續至今。
究其原因,也許可以歸因於“有顏任性”。在日本,明星們仍然經常頂着殺馬特頭型出鏡,那一張張能駕馭世間一切高難度髮型和奇裝異服的臉,輔以高水平影視及寫真製作水準的加持,很難讓日本的觀衆理解殺馬特爲什麼是掉價的裝扮。
還要歸因於“有錢任性”。作爲亞洲第一個發達國家,日本的文化輸出領先於亞洲其他國家的。在東亞範圍內,經濟較發達的韓國很早就被這股風潮所影響,其次再輪到港臺和大陸。現在,如果要看明星的洗剪吹髮型,只能去看越南天團HKT組合。這是文化在經濟的指導下流動的結果。即便日本現今不似從前那般強盛,卻也沒有必要向外部環境妥協,尤其是,日本本身是一個文化壁壘較高的國家,如果鄰國的文化還不足以強大,是不可能反輸入到日本的。
對於《FF15》的"殺馬特"審美,歐美玩家認同度較高,COSPLAY也玩得很瘋
在中國被耍到飛起的“殺馬特”梗,只是中國國情下的產物,在日本根本就不成立。在這裡,殺馬特從來就沒有遭遇過污名化,這裡的明星仍然自豪地理着殺馬特的髮型,接受粉絲的尖叫與擁戴。
再講眼光放回到遊戲界。在日本,作爲SE社的前身,史克威爾和艾尼克斯都是在日本逐漸做大而後走出國門對外擴張的遊戲公司,因此在產品上均保存了濃厚的日本本土風格,即使是在面向全球市場的遊戲作品中,仍然秉持着日本本土的審美偏好。
此外,SE社的CG製作技術放在全世界都算得上是一流,有人說,“冒充遊戲廠的電影公司”,美國有暴雪,法國有育碧,日本有SE。“殺馬特”、“海飛絲”髮型的出現,不僅是對本土審美的迎合,也是對CG技術的一種炫耀。你要知道,《最終幻想15》光是單個角色的頭髮就達到了2萬個多邊形,數量是前作的5倍之多。
這就是爲什麼《最終幻想15》仍然帶給你四隻殺馬特的原因。這是屬於他們的文化自信,也是他們的技術自信。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