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的雪——偉大的抗美援朝》重溫熱血傳奇 唱響英雄頌歌

隨着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大捷”在熒幕中的呈現,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鹿鳴影業有限公司承製的劇情紀錄片《熱的雪——偉大的抗美援朝》(以下略爲《熱的雪》)於1月20日收官。它以劇情紀錄片的形式,以抗美援朝經典戰例爲切入口,以大銀幕的拍攝製作規格全景式呈現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創造的雄壯史詩。

從1月15日開播至今,在短短的6天時間裡,觀衆跟隨這部紀錄片完成了一段獨特而難忘的歷史之旅,70多年前保家衛國偉大戰爭中的“抗美援朝精神”感人肺腑、直擊人心

人物內心獨白凸顯真實質感

劇情紀錄片不鮮見,但《熱的血》開篇就打破了很多人心中對“紀錄片”三個字的固囿印象。從志願軍第39軍軍長吳信泉的內心獨白切入,“我看了看手錶,一種真正走進戰爭的心情,猶如江水那樣翻滾起來。”用聲音扮演形式出現的吳信泉旁白有着堅毅篤定的語調,將觀衆直接帶回1950年10月22日晚8點20分那個平凡又偉大的時刻

這是劇情紀錄片《熱的血》在紀錄片形態創新上一種大膽的嘗試。根據親歷者的回憶錄和採訪整理出“人物獨白”,再選擇合適的演員用聲音扮演這一人物。用不同人物的旁白串起的雲山戰鬥、三所裡戰鬥、長津湖之戰、鐵原戰鬥、上甘嶺戰役、金城戰役六場經典戰例,如同六幅波瀾壯闊的恢弘畫卷在觀衆眼前徐徐展開。而志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楊勇、奇襲白虎團團部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長津湖戰鬥中的迫擊炮班戰士楊德盛等人的內心獨白,則如畫龍點睛,讓畫作更加打動人心。

這一新穎的呈現手段,在引人入勝的劇情中時刻凸顯着紀錄片的真實質感,讓《熱的血》在還原歷史的過程中抒寫出人物性格,帶領觀衆走進人物內心,真正做到了潤物細無聲真實感、貼近感層層疊加,平實的語言反襯着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英雄壯舉,一個個蕩氣迴腸的音符穿透70餘年漫長光陰,直抵人心。

情景再現突破固有模式

作爲一部關於抗美援朝經典戰例的劇情紀錄片,《熱的血》有大量的情景再現。這些情景再現突破了傳統的寫意模式,同時在整體和細節上都牢牢把握住了歷史還原的準確性和戰爭場面的真實性,讓“演繹”的成分成爲紀實的加分項。其中,既有我們非常熟悉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楷模,以及奇襲白虎團、鐵原阻擊戰等經典事蹟;也有大衆相對陌生的李家發、賴永澤等指戰員的感人故事。不論是在課本中讀到過的文字,還是在新聞照片中看到過的形象,都通過情景再現變成生動真實且豐滿流暢的影像畫面,一方面實現了紀錄片的真實與理性,另一方面讓觀衆跟隨情景再現產生情感共鳴。

在這些呈現的影像背後,是上百人規模的專業影視劇組的主創配置、多位軍事黨史專家及學者逐字逐句的核實斟酌、挑選扮演者時對神形兼備的苛刻要求……從而使《熱的血》最終突破了主流題材紀錄片的模式禁錮,成就了紀實敘事美學的意象重構,打造出了一部對接環球視野的紀錄片精品。

視聽效果向大銀幕看齊

作爲一部新穎耐看的紀錄片,《熱的血》不僅在整體風格上打開了國內主流紀錄片的新局面,更在視聽效果上實現了突破。該片中的戰爭場景幾乎達到七成,主創以4k50幀的製作規格還原了逼真的戰場畫面,在一部小熒幕作品中呈現出了大銀幕的恢弘質感。

在影像呈現上,《熱的雪》既有着宏大的場面,又有大量的特寫鏡頭,講究的光影、大量的升格攝影和手持攝影的應用,使得每一幀畫面都如同一幅藝術作品,給觀衆帶來高級的審美享受。此外,層次豐富的音效、電影配樂般的背景音樂,都實現了感官層面的立體化、多元化觸達,一方面推進劇情,另一方面牽動觀衆情緒,產生更多的情感流動和共鳴。

正是這樣的視聽呈現,讓不論是三所裡戰鬥中超越人類體能極限的絕密急行軍,還是長津湖之戰裡可歌可泣的60餘位受凍犧牲的指戰員,以及在方圓僅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創造了不朽傳奇的志願軍將士,都更加生動鮮活,深入人心。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在這場偉大的勝利中,每一場戰鬥、每一次衝鋒無不體現着中國人民志願軍這支正義之師不畏強權的民族風骨和捨生忘死的民族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