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觀衆“耳聽美味”,用美食小切口書寫中華文化大篇章

中華飲食文化以其獨有的地域性和多樣性影響着一代代中國人。每逢年節,一頓頓可口的佳餚更是大家繞不開的話題。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是家庭年夜飯的濃濃眷念,更是家鄉美食舌尖記憶

由於疫情原因,今年春節人們響應國家號召駐地過年,所以難以回家品嚐到屬於家鄉的獨特美食。爲此,從2月12日至26日(從年初一到十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CCTV-9紀錄頻道特別播出十五集以聲音創作重點的美食紀錄片《聽起來很好吃》。該紀錄片選取了十五道最具中國烹飪技藝代表性的菜品,涵蓋川、魯、粵、淮四大經典菜系,其中的每一道菜都是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佳餚美味。這些菜品既喚醒了人們舌尖上的味蕾,更展現了其背後中國人獨特的味覺審美

新鮮食材和着鍋碗瓢盆的交響烹飪出甜酸辣鹹的美味,再搭配上極致專業視覺呈現,這些手段使該片呈現出了令人“耳目雙新”之感。在這部“中國廚房好聲音”中,當觀衆聽到家鄉美食製作的聲音以及背景中親切的鄉音,便似乎能夠片刻跨越山水回到家鄉,感受到家庭中愜意的溫暖,餐桌前熟悉的鮮香應景的美食紀錄片《聽起來很好吃》一經播出,引發了社會的熱烈反響,觀衆好評如潮網友口碑炸裂。

獨特創新的拍攝手法:專業擬音團隊用聲音元素呈現食物的製作過程

與常見的美食紀錄片不同,《聽起來很好吃》選擇了一種創新的拍攝手法,即以聲音爲創作重點,用聽覺呈現食物的製作過程。該紀錄片動人的美食聲色、獨特的拍攝手法、電影級的擬音效果都達到了紀錄片製作的高水準。

《聽起來很好吃》由頂尖級電影擬音團隊爲菜品賦予豐富多元的聲音元素,在音效方面層次十分鮮明。該片通過真實聲音模擬、高速動作擬音、聲音元素創意混搭等方式放大食物的質感與細節,真正做到了讓觀衆“耳聽美味”的效果

這十五集中每一道菜餚的製作過程,其實都有着自己鮮明的聲音符號——

乾燒魚的“自來芡”醬汁氣泡炸裂;

沙溪扣肉肉皮的清脆聲響;

蟹粉獅子頭在雙手間挪騰的聲音;

口口脆“刀口辣椒”麻辣香脆;

煎餅餜子交疊一剎的脆勁;

烤鴨滲出的油滴落果木滋滋聲;

咕咾肉與濃稠酸甜汁交融悶聲

炸丸子相互碰撞時的刺啦作響……

雖然,觀衆或許很熟悉毛血旺、燉生敲、啫啫煲、麻婆豆腐八寶葫蘆鴨、避風塘炒蝦等名菜,但恐怕從未聽到過它們被烹製時的聲音。這一次,《聽起來很好吃》將聲音作爲創作重點,加上卓越的視覺效果,成功讓一道道傳統美食成爲當之無愧的主角。

熱油澆淋、鐵鍋爆炒、湯汁翻滾……菜餚烹調過程中的聲音本身就是一句句美妙經典的“臺詞”。這部美食紀錄片用心捕捉和延伸了菜餚烹調過程中的各種聲音,使觀衆從中收穫到了視聽上的雙重享受。

美食小切口書寫文化大篇章:從餐桌喜悅到味覺眷戀,家鄉美食最撫人心

飲食文化跨越物質和精神領域,有自身獨特的內涵和延伸,更有永恆的生命力。歷來,各種菜餚在被製作的過程中,其味覺記憶、飲食習慣、文化形式與家常情感都被食物悄悄地記錄着。所以,當觀衆聽到、看到或嚐到家鄉的美食時,也會強烈感受到某種回家的氛圍。

《聽起來很好吃》以聲音創作爲主,以視覺呈現爲輔,從菜餚製作過程的多層次聲音元素切入,生動訴說着南北形態各異的飲食文化,以及不同省份、地區的味覺審美傾向。該片每集開場帶入的街景菜市和當地方言對話等元素也十分引人入勝。電影級別的視聽製作標準和巧妙的剪輯方式讓人如臨其境。仔細聆聽,某一集中或許就藏着你最熟悉的“鄉音”。

用聲音大餐陪伴無法回家的觀衆過年,被網友稱讚爲溫暖人心的“下飯紀錄片”

截至2月16日爲止,《聽起來很好吃》相關視頻微博總播放量過百萬,微博話題#紀錄片聽起來很好吃#總閱讀達1268萬,隨着本片的持續熱播,數據不斷攀升,關於片中美食的討論也在繼續,優質內容收穫廣泛的喜愛。

飲食文化是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紀錄片以中華美食的“小切口”書寫中華文化的“大篇章”,以走心而接地氣的方式展現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質和生活理念,傳遞着美食背後的精神與風格。

新年期間,紀錄片《聽起來很好吃》的確讓觀衆在這場美食聽覺盛宴中獲得了許多思鄉慰藉,爲許多駐地過年的朋友留下了溫暖的獨家記憶。而這部被網友評論爲“光聽都下三碗飯的紀錄片”也正在讓美食於溫暖人心的煙火氣息中、刀火流光的味覺記憶中爲自己莊重“代言”。(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