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618,B站的電商化的迷局

打開最近的B站,會發現618電商大促的廣告“滿天飛”。開屏廣告、彈窗廣告、橫幅廣告,各種廣告的交錯,已經明顯嚴重影響到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這種現象並不新鮮,近兩年幾乎每逢電商大促節日,B站都會換一副“面孔”,賣力的爲其他電商平臺吆喝,趁機賺上一筆。

可即便再怎麼賣力,B站似乎都難以把“電商業務”做大做強,藉此走出常年虧損的泥潭。但同時,電商又是B站走出商業化困境的最大希望,是絕對不能“撒手”的新增長曲線。

在嘗試傳統電商模式數年無果之後,“苦惱”的B站又推出了所謂的“大開環”戰略,試圖通過“賣流量”來賺一筆快錢、省心錢。

B站的思路談不上錯,不過內容與商業之間的矛盾,這個本質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如何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平衡內容質量與商業氣息,逐漸讓用戶接受從而大賺特賺?其中難度遠超想象。

左擁右抱,甩賣流量

2022年第三季度,B站宣佈了名爲“大開環”的電商戰略。

所謂“大開環”,其實就是將內容生態向頭部電商平臺開放以進行導流,再簡單的說就是“賣流量”,它的本質還是廣告。

而爲了流量賣出更高的價格,B站從去年開始做了很多動作,比如積極擁抱各大電商平臺,引入淘寶、京東、拼多多,再比如做直播帶貨,又比如一些基本的帶貨功能。

目前來看,B站與三大電商平臺合作情況,略有不同。

首先是與B站合作最早的淘天,過去一年來兩家的合作節奏更緊密了。比如在去年雙十一期間,B站就將其手機APP端底部的“會員購”入口,暫時更名爲“雙11”,新增“天貓雙11”板塊。

其次是去年才達成合作的京東,兩家宣佈共建了“京火計劃”,即品牌在B站通過種草視頻引流至京東,在即時轉化的同時,依靠多維度後鏈路數據指標衡量種草價值。

最後是拼多多,作爲B站的大金主,拼多多密集投放過大量UP主。而近日,有網友發現在B站手機端首頁,點擊帶有“創作推廣”標識的視頻小卡後,並不會播放視頻,而是會直接跳轉至拼多多APP。

除了與頭部電商平臺的合作,B站還將唯品會、得物、閒魚等平臺納入合作版圖。對此,B站的口徑是“大開環、更開放”,但說白了其實就是爲了“一魚多吃”罷了。

B站的“大開環”策略,與其他內容平臺展開電商業務的套路完全不同。

極大多數內容平臺開展電商業務,路徑基本相似:第一步會先給一些主要品牌掛跳轉廣告,不在自己平臺成交;第二步則是推出購物櫥窗、帶貨鏈接,讓交易在平臺內部發生;第三步會搭建供應鏈,完善自營商品和商家體系;第四部則是擴大第三步的規模,並完全形成交易閉環。

目前,抖音、快手已經完成閉環,小紅書則正處於第三步末期。至於B站,其實當年也曾嘗試過這條路,只不過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早在2017年,B站就邁出了電商探索的腳步,推出了“會員購”,專門售賣二次元周邊商品。但相較於其他成熟的電商平臺,“會員購”遇到了許多瓶頸。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價格上缺乏競爭力、商品種類偏少不足以吸引更廣泛的消費羣體、服務體驗較差。

雖然針對這些問題,B站做了好幾年的補足,但結果還是很不理想。

在幾年的努力白費之後,B站最終放棄了閉環電商路徑,選擇了所謂的“大開環”的道路。

直播帶貨,水土不服

每個內容平臺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這種差異也決定了平方在開展電商業務時,不可能完全去模仿其他已經有成績的平臺。更正確的路線,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慢慢做試驗、做調整,穩步推進。

基於大開環的思路,B站想要做大電商業務,把“流量”賣的更貴,要面對的困難似乎並不比“閉環”路徑輕鬆。其中,問題主要集中在用戶、內容、選品、直播幾個層面。

和其他內容分平臺有很大不同,B站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獨特的社區文化和用戶粘性,它是由一羣熱愛二次元文化、追求個性化表達的年輕人組成。

年輕人本身對廣告的接受度就比較低,況且B站的UP主和粉絲之間有着深厚的情感聯繫,這種信任關係會讓粉絲容易對硬性廣告產生反感、對UP主產生反感,從而進一步加大了B站廣告變現的難度。

再就是直播層面,其實B站做直播帶貨也出了一些成績。

比如B站穿搭UP主“鸚鵡梨”還曾創下三場直播GMV超億元的成績,粉“Coco叩叩_”今年3月兩場直播的總GMV逾3100萬元……不過這些案例只是“少數派”,B站腰尾部直播帶貨主播的成績,依然很“淒涼”。

此外,B站作爲入局直播較晚的平臺,尚未探索出可以複製的直播模式,這也意味着UP主直播帶貨的啓動門檻較高。

包括選品層面,如今消費者通過不同渠道比價,“價格”成爲大家更關心的問題。

一旦付費粉絲髮現在直播間購買反而沒有其他渠道優惠,選品的可替代性又很強,那麼產生的輿論就很容易反噬UP主的人設,在不知不覺中消耗掉粉絲對up主的信任,不利於直播的長期運營。

綜上來看,如果要更好地實現商業化,B站就不得不發佈廣告內容以及加大電商直播的比例,那麼內容質量下降比較厲害,從而引起用戶的反感,甚至導致用戶流失。可如果過於保守,太在意內容質量和用戶粘性,又可能錯失電商變現的機會。

以上正是電商在B站水土不服的原因,但如何通過調理,真正“適應”電商並做出成績,對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B站來說,無疑是個緊迫的問題。

商業困境,何日能解?

從B站今年一季度財報來看,其實現營收56.6億元,同比增長12%。然而,一季度淨虧損卻達到7.65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6.30億元,增虧21.4%。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B站連續第六年虧損,累計虧損額超過240億元。

在持續虧損的背景下,B站一直在努力尋求盈利之道,但其商業化仍然沒有太大起色,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靠增值服務和廣告這兩個沒有太大增長空間的業務。

其中,增值服務是B站通過向客戶提供大會員、直播及其他視頻、音頻及漫畫內容等帶來的收入。一季度,增值服務營業額爲25.29億元,同比增加17%,由於直播及增值服務營業額增加所致。在社區活躍度和整體流量的持續提升的背景下,增值服務爲目前B站的收入“大頭”,營收佔比44.64%。

廣告是B站的第二大營收支柱,一季度實現收入16.69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31%,主要是由於公司提供的廣告產品優化及廣告效率提升所致。

作爲B站看重的兩個新看點,遊戲和電商的故事並沒有讓B站走入上升通道,反而在不斷地“拖後腿”。

遊戲方面,今年一季度由於若干老遊戲的營業額減少,B站移動遊戲收入爲9.83億元,同比減少13%;同期IP衍生品及其他(電商)營業額爲4.84億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5%。

在電商業務之前,遊戲也曾一度是B站的核心業務,並由陳睿親自管理。但從2022年4季度開始,公司該板塊收入同比增速陷入持續下滑,至今未能好轉,業績已經連續6個季度同比下降了。

市場普遍認爲,過去B站遊戲業務以聯運發行獨代爲主,掙的是宣發和渠道的費用;近年來宣發渠道式微,B站聯運遊戲的模式遭遇挑戰。

至於電商,雖然這兩年B站管理層不斷強調它的重要性,並寄予厚望,但不管是閉環還是開環,電商都不會成爲B站的“主食”,因爲這個領域的格局早已確定,所剩無幾的蛋糕疊加激烈的競爭,根本喂不飽B站。

不過隨着B站加大馬力,相信也能夠取得一點成績,但也就僅限“一點成績”了。

本文源自: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