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媒體密集報道“拜登勝選”,他們都說了什麼?

(原標題全世界媒體密集報道“拜登勝選”,他們都說了什麼?)

環球網報道記者 烏元春 趙建東 崔妍】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據CNN、福克斯新聞等多家美國主流媒體統計數據顯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共計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選票。多家美媒隨即密集報道“拜登勝選”,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等多國領導人隨後向拜登送上祝賀。CNN甚至直接在頭條位置大寫兩個單詞——“BIDEN WINS”(拜登,贏)。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拜登,贏

CNN稱,拜登已經贏得了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他將在美東時間晚20時發表勝選演講。如果拜登成功當選,CNN稱,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卡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將會是美國第一位非裔副總統,也是擔任該職位的第一位女性。

美聯社:拜登擊敗特朗普勝選,稱“現在是到了療傷的時刻了”

美聯社在報道中稱,11月7日,拜登擊敗特朗普,成爲美國第46任總統,爲領導一個飽受新冠病毒及經濟社會動盪不安而影響的國家做好了準備。他在聲明中稱,是時候讓這個飽受重創的國家“團結起來,療傷了”。

美國福克斯新聞:美國第46任總統

福克斯新聞通過首頁輪播圖的方式,展現了在拜登勝選之後,美國人走上街頭慶祝,同時預告拜登將向全國發表講話。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臺(CBS):直播人們慶祝實況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臺(CBS)在首頁通過直播實況,反映美國人在拜登勝選後走上街頭慶祝。此外,CBS還在報道中提到,現年78歲的拜登將成爲美國曆史上年紀最大的當選總統。

英國廣播公司(BBC):當選總統拜登表示,對美國來說是時候團結起來了

“這一大選結果讓特朗普成爲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第一位無法連任的美國總統。”英國廣播公司(BBC)這樣寫道。BBC稱,對拜登最終獲勝的預測,是基於那些已經結束計票的各州的非官方結果,以及威斯康星州等仍在點票州的預期結果。

BBC報道還稱,截至目前,拜登已經贏得了7300多萬張選票,這是美國總統候選人中贏得最多選票的一次;特朗普則入手近7000萬張選票,是美國曆史上第二多的得票結果。

英國路透社:拜登在分歧嚴重的美國贏得總統大選

路透社在頭條報道中則指出,“在嚴重分裂的美國,拜登險勝特朗普而當選總統”。報道認爲,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州贏得了20張選舉人票,使他獲得了當選總統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結束了這個分裂嚴重的國家持續4天的“重大懸念”。

路透社稱,與此同時,支持特朗普的憤怒示威者卻聚集在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等的議會大廈外,表達抗議。相比那些在華盛頓特區上街慶祝“拜登勝選”、高呼“我們是冠軍”的人們,這兩個強反差場景似乎在提醒我們,這個國家正處於嚴重的分裂。

日本主流媒體又怎麼看?

日本廣播協會(NHK):美國前副總統拜登當選,日本政府期待與他建立首腦關係

NHK8日將拜登勝選的消息放在了首頁頭條位置,不僅如此,前4條全是與美媒報道拜登勝選有關的內容。NHK還表示,日本政府期待與拜登建立首腦關係,並與他在全球變暖及應對新冠肺炎等問題上進行合作。

日本共同社:拜登勝選,拿下關鍵州,獲得超半數選票

共同社則在大標題上就寫下“拜登勝選”這幾個大字,並配了一張拜登正在開心地笑着的照片。共同社援引美媒消息稱,拜登強調將把應對新冠、經濟及種族問題的權利“交給美國國民”。

俄羅斯主流媒體“今日俄羅斯”(RT)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也將“拜登勝選”的消息放上了首頁頭條。

“今日俄羅斯”(RT):拜登宣佈大選獲勝,承諾做“所有美國人的總統”

RT在報道中表示,拜登將成爲美國第46任總統,也將是年紀最大的當選總統,他將在本月晚些時候年滿78歲。此外,RT也提到,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則拒絕承認失敗,特朗普還發表聲明說,拜登的勝利是“有欺詐性的”。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拜登宣佈大選獲勝

衛星社稱,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等領導人都對拜登進行了祝賀。不僅如此,歐洲議會副主席、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祝賀了拜登。然而,報道稱,對於美媒密集報道拜登勝選一事,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卻表示,“是法律投票,而不是媒體在選舉總統。”

韓聯社:拜登勝選,韓國和平構想落實方式或生變

韓聯社稱,當地時間7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得的選舉人票數超過270張,在本屆美國大選中獲勝。在美國政府換屆後,韓方預計會繼續同美國新政權加強溝通。報道稱,韓國政府5日召開外交安保部門首長會議,強調政府將基於堅固的韓美同盟繼續努力,不讓韓美關係發展出現空白

新加坡聯合早報》:拜登取得273張選舉人票,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

新加坡《聯合早報》則援引多家美國主流媒體和英國媒體等,拜登已經拿下賓夕法尼亞州的20張選舉人票,至今已獲得至少273張選舉人票。“這表示,拜登已成功跨過入主白宮的門檻,成爲當選總統。”《聯合早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