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印度人那麼自信?換個角度,他們真的有世界霸主般的體驗

引言

印度在中文互聯網中,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相當神奇的存在。火車掛人,隨地大小便,超高的強姦犯罪率,還有那令人作嘔的恆河水。在我們這些中國人看來,印度或許就是當今落後的典範。但是在印度人自己看來,他們的國家卻非常的強大。

這也是我們認爲印度很神奇的一個點,那就是印度人似乎有着一種不合邏輯的國民自豪感,哪怕事實上生活在貧民窟中,印度人也有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這到底是因爲什麼呢?

(印度)

一、獨特的地緣位置

南亞是亞洲相對獨特的一個地理區域,相對於亞洲的其他地區,南亞總是相對封閉的。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印度與外界的交流會很少,但是從客觀上這一點確實保證了印度的地緣安全,使得印度在歷史上受到入侵的次數遠比中國要少得多。

在歷史上,亞歷山大東征止步於印度,蒙古帝國的大征服也獨獨繞過了印度。雅利安人,突厥人以及波斯人的確征服過印度,但是他們卻從未征服過印度南方,伊斯蘭教也並未像同化波斯一樣同化印度。

(網絡圖片)

這也足見印度的文化韌性,印度在歷史上從未形成過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而在英國殖民印度之後,首次將印度統合了起來。被統合後的印度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其幫助自己的宗主國英國兩次平穩的渡過了世界大戰。

相對於南亞的周邊國家而言,被統合後的英屬印度更是成爲了一個龐然大物,二戰日軍對南亞和東南亞的征服便止步於印度。雖然在英國撤離印度之後,印巴分治導致了英屬印度的分裂。但是印度相對於巴基斯坦和緬甸,仍然是英屬印度解體後最大的子單元。

(英屬印度)

這個時候的印度人,相對而言是沒有那麼自信的。第一次印巴戰爭中,印度並沒有實際取得戰爭的勝利,雙方在克什米爾傷亡慘重,但是克什米爾的歸屬卻並未解決,最終雙方是在聯合國的斡旋下才得以停火。

然而1961年印度主動發動了“果阿戰爭”,葡萄牙殖民軍在印度面前被打得落花流水,而美蘇全部都對印度表示了支持。這一事件極大的提升了印度的自信,次年印度就發動了中印戰爭,然而最終輸的很徹底,但是緊接着的第二次印巴戰爭,又促進了印度的自信。

接着,就是印度一連串的贏贏贏。1971年,印度發動第三次印巴戰爭,肢解了巴基斯坦,強行分裂出來了孟加拉。1975年,印度吞併了小國錫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印度在與孟加拉的水爭端中始終保持強硬態度。

(印巴戰爭)

此後印度又先後控制了不丹的外交權,頻繁干涉斯里蘭卡與馬爾代夫的內政和政權更迭。對於“不太聽話”的尼泊爾,印度對其採取了經濟封鎖的戰略,這導致尼泊爾長期政治混亂。而印度不斷策動國內的印度人向尼泊爾移民,“用印度人來淹沒尼泊爾”。

印度在南亞周邊國家中,是當之無愧的“支配者”,霸主和最強大的國家。這種現實地緣處境,事實上也是印度人自信的根源之一。除了巴基斯坦之外,其他南亞國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印度的控制。

一個地區性的大國有一羣小弟,這樣的體驗今天放眼全球除了美國之外,幾乎只有印度有“體驗卡”。就連俄羅斯,其自己的勢力範圍都在不斷的分崩離析。從這一點來看,印度人自信無可厚非,畢竟在他們看來中國這麼強大,不還是“形單影隻”嗎?

(印度周邊國家)

二、兩個超級大國“輪流伺候”

印度是一個非常幸運的國家,印度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了最合適的地點,以至於印度獲得了非常合適的一個國際環境。今天印度在我們國人眼中的形象,大概是一種“人厭狗嫌”的形象。但是事實上印度在國際社會上,卻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形象。

印度本身是英國殖民地,並且被殖民了數百年的時間,因此印度和歐洲的聯繫向來相當的密切。在一戰期間,大量的印度勞工被輸入英國本土,以至於今天英國有着數量巨大的印度人口。同時,印度警察,印度士兵,印度勞工被平等的輸出到了所有英國殖民地。

今天的香港,南非,澳大利亞,尼日利亞,馬來西亞,圭亞那,新加坡,牙買加,肯尼亞都有着數量不少的印度人。印度人又非常熱衷於政治,這些國家幾乎都有印度人自己的黨派,而他們對於競爭政府控制權毫無興趣,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影響所在國對印度的感觀。

(主導“不結盟運動”的尼赫魯)

因此這些國家和印度之間的關係,向來都還算不錯。因此印度在歐洲,非洲以及東南亞一直都很吃得開,爲什麼是印度提議“不結盟運動”,爲什麼印度提議之後響應者如此之多,或許這也是原因之一。

除了這些國家之外,冷戰時期的美蘇對印度的態度也相當的友善。冷戰期間的中國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存在,中國不屬於任何一個陣營,因爲意識形態的問題長期遭到美國的敵視,又因爲主權問題和路線之爭遭到蘇聯的排斥。

這也就導致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希望能夠削弱和遏制中國。但是中國到底是一個大國,是一個有着數億人口的地區強國,想要直接入侵中國,怎麼算都划不來。因此美蘇同時選擇了“驅虎吞狼”的做法,也就是扶持印度對抗中國。

(印度軍隊)

因此在冷戰期間,印度強攻果阿,吞併錫金,肢解美國的盟友巴基斯坦,打擊尼泊爾共產黨政府,都沒有遭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任何的實際反對。在沒什麼文化的印度普通國民看來,這不就是“印度足夠強大,獲得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充分尊重”。

雖然這種思路,多少有點離了大譜,但是仔細想想似乎也還算說得通。而在冷戰結束之後,印度的國際環境同樣談不上差。美國對於中國遏制的態度是一貫的,那麼印度就始終都是“有用的”。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外交環境非常糟糕,印度是少數不敵視俄羅斯的大國。

所以俄羅斯一直都非常重視和印度的外交關係,雖然中俄關系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但是俄羅斯主要還是“端水”,誰也不得罪。所以說印度是一個幸運的國家,其一直都有一個相對寬鬆的外交環境,如今印度裔甚至已經成爲了英國首相。

對於印度人而言,難道這不算是一種“超國民待遇”嗎?

(印度裔首相蘇納克)

三、印度的國際化與印度的國際地位

非常有趣的一點在於,今天印度人的自信,很有可能其實源自於國外印度人的普遍待遇。印度裔是今天美國人數最多的亞裔族羣,而且印度裔普遍呈現出一種高職業,高學歷,高素質的特點,與印度國內的國民普遍素質可謂是截然相反。

這也使得美國印度裔以一個相對快速的速度完全融入了今天的美國社會,而印度裔社羣內部同樣相對團結,離婚率相對較低,族裔內通婚率也不高。這也使得印度裔的生活方式完美的契合了美國的價值觀,印度裔相較於其他亞裔在美國的處境要好得多。

今天美國的印度裔政客,要遠比華裔政客多得多。這些印度裔政客頻頻爲自己的母國發聲,而這些聲音在印度國內都是能夠看得見的。對於印度國民而言,這一點本身就是一種自豪。在美國硅谷,印度裔的數量極其多,2012年印度裔領導的硅谷公司甚至佔到了33.2%。

(硅谷印度裔)

在超級大國,印度精英隨處可見,美國總統對印度總理都要客客氣氣的。很多印度人可能不太清楚國際政治,但是他們能夠看到一些很樸素的東西,例如中國一直都在被美國打壓,但是美國卻必須對印度“保持尊重”。

他們不明白其中最重要的邏輯,是印度並未威脅到美國的世界地位,僅從現象得出的結論,或許的確就是“印度的強大”。印度在國際上同樣也有着自己相應的地位,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領土第七大國,扼守着印度洋的主要航線,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與宗教。

這使得很多印度人認爲自己有對其他國家說教的資本,而印度自從建國以來發展一直都非常快,雖然比不上中國這樣的“變態”,但是印度的發展速度在全球角度而言的確不慢。印度甚至還有核武器,雖然印度沒有核武器的投射能力,但是有總比沒有要強。

從種種條件來看,印度的確有着成爲大國的資本,這也是印度人國民自豪感的資本。或許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印度人的自信並非一種“自吹自擂”,雖然有一點盲目,但是也確有其道理。

(硅谷印度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