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產業缺“芯”爲哪般
眼下,全球汽車行業正經歷一次極不尋常的缺“芯”窘境。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受制於芯片短缺,包括大衆、戴姆勒、福特、豐田、日產等在內的全球汽車廠商陸續傳出減產甚至停產消息。
一是半導體行業產能轉移。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世界各國採取一系列封鎖措施,居家隔離和居家辦公成爲普遍現象。居家時間增加,導致對娛樂和辦公類電子產品的需求急劇上升,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和遊戲主機等產品成爲“搶手貨”。全球半導體行業自然也就根據市場需求迅速將產能轉移至相關領域,導致汽車芯片遇到快速增加產能的瓶頸。目前,汽車芯片僅佔整個半導體行業產能的不到10%,與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等其他芯片大客戶相比,汽車行業在芯片市場的談判和議價話語權整體上處於弱勢,進一步增加了穩定供應鏈的難度。
二是疫情打亂生產節奏。去年受疫情衝擊,汽車行業大幅減產,各國車企取消了大量訂單。但下半年隨着疫情緩解,全球汽車市場持續復甦,各大車企開始迅速增產,產能遠超此前預期,車企和供貨商普遍面臨備貨不足的局面。根據戴姆勒、大衆等車企的評估,當前芯片供應緊張的窘境雖有緩和,但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各大廠商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纔會徹底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
爲什麼芯片對汽車行業如此重要?專家指出,現在芯片在汽車行業中的地位已經不亞於發動機等汽車傳統核心零部件。當今的汽車高度依賴電子設備,芯片作爲電子設備的核心,發揮了愈發重要的作用。一輛傳統燃油車所需的電子控制單元(ECU)數量大約在70個至150個左右,而智能汽車的ECU數量已經達到300個以上。未來汽車對ECU的需求會進一步提高,這決定了汽車行業對芯片半導體行業產能的高度依賴仍將持續下去。
芯片半導體產業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點。汽車行業需要的電子零部件一般要經過多道工序,而這些工序大多由分佈在全球各地的不同工廠完成。這種全球化的生產模式雖然極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但也蘊藏了風險。生產環節過多,使生產流程缺乏靈活性,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生產進度停滯和供貨延誤。此外,電子部件生產的流程長達數月。時間越長,不可控因素也就越多。
市場分析認爲,鑑於全球芯片半導體行業對經濟形勢、地緣局勢等因素高度敏感,即便在疫情結束後,汽車行業缺“芯”危機極有可能再度重演。
這次芯片斷供危機使得德國這樣以汽車工業爲重要支柱的國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呼籲德國政府採取行動幫助企業解決芯片斷供危機。作爲迴應,德國經濟部部長阿特邁爾在不久前聯絡有關芯片生產廠商,推動其加快加大對德國汽車企業的供貨速度和供貨量。阿特邁爾表示,穩定充足的芯片和傳感器供應將對德國汽車工業乃至世界經濟復甦產生直接影響。
雖然歐洲在機械製造、汽車等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在芯片領域發展相對較弱。
近日,大衆集團呼籲歐盟加大對芯片半導體產業的投入,提升歐洲自主設計研發和生產芯片的能力。大衆集團主管研發的董事會成員馬庫斯·杜斯曼表示,汽車企業不會嘗試自己生產芯片,但歐洲半導體行業必須具有同亞洲和美國一樣的芯片生產能力。杜斯曼呼籲歐盟行動起來,將芯片半導體產業納入“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計劃,從而在政策上予以更多扶持。
去年年底,歐盟19國簽署實施“歐洲電子芯片和半導體產業聯盟計劃”,該計劃旨在加強歐盟成員國間在芯片半導體領域的合作,加大在該行業全產業鏈,包括設備、原材料、設計、先進製造和封裝等環節的投資。
在芯片行業迅速發展的當下,如何能夠保證芯片供應鏈穩定運行已成爲汽車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分析人士指出,汽車企業要想解決缺“芯”問題,仍需要加強生產計劃的統籌協調,做到未雨綢繆。同時,各方還需積極想辦法爲供應鏈多元化創造條件,增加芯片全產業鏈的靈活度和應對風險的能力,從而提升產業鏈的穩定性。(經濟日報駐柏林記者 謝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