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植被生態質量達20年來最高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綠道全長150公里,80%依湖而修,由淳楊線綠道、千汾線綠道和排嶺半島綠道組成,湖光山色,七彩植被,景色如畫。圖爲遊客在千島湖綠道騎行。
(記者劉毅、潘少軍)中國氣象局在日前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發佈了《2020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水熱條件總體好於常年和2019年,植被生態質量和固碳量達2000年以來最高,地表變綠、固碳能力顯著增強。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薛建軍介紹,2020年全國平均降水量達694.8毫米,較常年值(1981—2010年均值)偏多64.9毫米,較2019年偏多49.2毫米;全國平均≥0℃積溫爲4312.9℃·日,較常年偏多3.9%,接近2019年,水熱條件總體利於植被生長和生態質量提高。
薛建軍表示,最新監測結果表明,2020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爲68.4,較常年提高7.3%,植被淨初級生產力(植被通過光合作用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植物碳,除去植物自身呼吸的碳損耗所剩的部分)和植被覆蓋度,較常年分別增加43克碳/平方米和3.0個百分點。與2019年相比,2020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提高1.2%,植被淨初級生產力增加26克碳/平方米。
薛建軍說,2000—2020年全國植被生物量也呈增加趨勢,平均每年增加12克碳/平方米,2020年全國平均植被生物量達1159克碳/平方米,較2000年增長了27.5%,植被固碳量達2000年以來最高,地表變綠、固碳能力顯著增強。
公報顯示,2000年以來,全國92.6%的區域植被生態持續改善,全國草原區和林區2020年生態質量達2000年以來最好。
公報還指出,從植被固碳釋氧服務功能來看,2000年以來,全國林區有90.7%區域植被固碳釋氧量呈上升趨勢,其中內蒙古東部、四川、貴州、廣西等部分林區植被吸收二氧化碳量和釋放氧氣量,平均每年增加30克/平方米以上,2020年全國林區固碳釋氧水平達2000年以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