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業務受熱捧背後:產業鏈的平衡與籌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駱軼琪 深圳報道
在手機產業鏈沉澱多年的廠商,正加速擁抱汽車電子市場。
11月25日,光弘科技發佈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告稱,籌劃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All Circuits S.A.S.(簡稱“AC公司”)100%股權及TIS Circuits SARL(簡稱“TIS工廠”)0.003% 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AC公司及TIS工廠將成爲其子公司。初步測算認爲,這可能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但不構成關聯交易。
資料顯示,AC公司在汽車電子市場有深厚積累,且業務主要佈局在中國以外市場。由此顯示出光弘科技對外部汽車電子資產整合以及延伸海外市場發展的籌謀。
這也是此前以手機爲主要業務的廠商近些年發力汽車電子市場的一個縮影,在手機市場進入發展成熟期、增長放緩背景下,汽車電子無疑成爲新增長點,這已經逐漸體現在部分電子產業鏈公司業績中。
但進入下半年,全球汽車供應鏈面臨階段性成長瓶頸,尤其中國以外市場不僅增長乏力,甚至面臨庫存壓力,令部分國際汽車芯片巨頭業績承壓。
集邦諮詢資深研究副總經理郭祚榮對21世紀經報道記者分析,目前(終端市場中)唯二增長的需求市場來自AI服務器和EV電動汽車,當然AI服務器的成長力度遠高於其他終端市場。EV市場需求在2024年上半年有不錯的表現,但在下半年需求開始走弱。整體來說,預計今年EV市場年增速約爲22.5%,2025年增速約18.2%。
“實際上我們發現,車用8英寸晶圓產能已經在陸續回調,12英寸晶圓的產能利用率也會維持在相對穩定的高位區間,包括PMIC(電源管理芯片)、碳化硅、周邊市場如充電樁相關需求已經在恢復。因此我們對明年的車用芯片市場狀況抱持樂觀態度。”他指出。
增量市場
手機作爲高度集成的智能硬件,對成本相對敏感且所能搭載的元器件數量有限,汽車產業鏈則有所不同。手機產業鏈中,較早進入汽車電子業務的廠商已經開始受益於本輪汽車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浪潮。
例如丘鈦科技在半年報中分析,攝像頭模塊作爲汽車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的核心信息交互界面,應用場景覆蓋側視、環視、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電子後視鏡、駕駛員監控等,受到各家汽車品牌與智能駕駛方案商的高度重視,配置超過8顆攝像頭模塊的智能駕駛方案明顯增加,部分高端車型甚至標配超過10顆車載攝像頭模塊。
歐菲光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隨着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汽車功能逐步整合集中,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分散式向域融合架構演進。由此公司將智能汽車業務劃分爲智駕域、車身域、座艙域三大板塊,佈局相關領域,以光學鏡頭、攝像頭爲基礎,形成周視系統、自動泊車系統、行泊一體駕駛域控制器、集成以太網關的車身域控制器等系統級產品定製能力。
歐菲光2024年半年報顯示,期內智能汽車產品營收增速54.01%,對整體營收貢獻11.2%;智能手機依然貢獻收入的77.66%,同比營收增速61.77%。顯示出兩類業務均實現較高增速。
本次收購方光弘科技表現類似。2023年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正式成爲國際汽車零部件廠商法雷奧的供應鏈夥伴以來,汽車電子業務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以華爲爲代表的國內造車新興勢力發展迅猛也帶來商機。汽車電子業務已成爲該公司繼消費電子外另一支柱領域,並將保持高增速成長。
這一趨勢在2024年半年度延續。期內公司消費電子業務營收增速72.68%,整體佔比71.72%;汽車電子業務有250.45%的高營收增速,營收佔比21.29%。不過毛利率仍有改善空間,其消費電子業務毛利率13.71%,同比下滑4.76個百分點;汽車電子業務毛利率4.51%,同比下滑5.52個百分點。
這就不難理解光弘科技的收購計劃。其在公告中分析,隨着下游市場加速發展,汽車電子行業部分新興企業得以利用行業變革機遇進入汽車供應鏈體系中,從而促進汽車電子製造服務行業洗牌,並使得汽車電子行業跟隨新能源汽車整體產業鏈蓬勃發展。
本次計劃併購的AC公司主要爲客戶提供電子控制模塊、電子產品製造及零配件組裝服務,業務分佈在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在電子製造服務領域具備較爲深厚的技術儲備和廣泛的客戶羣體,並與法雷奧、雷諾、施耐德電氣、拜耳等多領域客戶建立了較爲穩定的合作關係。
TIS工廠作爲AC公司的子公司,主要負責在突尼斯的生產基地運營工作,並作爲重要生產基地爲公司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客戶提供服務。
汽車業務喜與憂
雖然汽車與手機對前沿技術應用的積極程度有所不同,但手機產業鏈要將業務經驗複用到汽車電子市場存在一定優勢。
歐菲光方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一方面,手機和汽車的使用場景、需求有所不同。汽車感知技術更多關注安全性,包括駕駛員、乘客以及其他道路參與因素方面的安全性,手機則更多關注成像效果。
但同時,攝像頭技術迭代中存在一定重疊:智能手機影像技術歷經多年創新,手機攝像頭產品快速疊代,而伴隨智能汽車裝配攝像頭的數量越來越多,車載攝像頭“手機化”的趨勢也愈發明顯。歐菲光在手機業務的技術積累,將在智能汽車領域逐步釋放。
此外,歐菲光在手機攝像頭模組製造以及工藝方面有技術和製造經驗,也可以充分複用到汽車領域。例如,手機攝像頭模組對高像素的要求,推動普及GOS芯片封裝工藝,並實現大規模量產。隨着汽車功能多樣化,需要搭載高像素相機,手機GOS芯片封裝工藝通過技術升級以及設備改造,實現了高像素車規級標準。
AI大模型的探路落地,也對汽車電子產業帶來更多空間。慧榮科技CAS業務羣資深副總段喜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未來所有的邊緣端,包括手機、PC、電動汽車等,AI功能落地都會走向雲端融合。”相比來說,手機遇到的挑戰更大,因爲其有輕量化的前置條件,就意味着對電池、元器件設計空間和成本的壓力。
在他看來,AI在電動車領域會有更大發展空間。“電動車就類似有四個輪子的服務器,數據處理方式會更類似數據中心。所以我認爲,目前在數據中心大量應用的HBM(高帶寬內存),下一步會進入電動車中,因爲電池容量大、可以承載更大功耗、散熱好。”
據介紹,慧榮科技面向智能汽車市場的閃存需求,首創了PCIe Gen4 SSD主控芯片,將功耗降低30%,最多可以有8個資料流同時處理的能力,並且已經完成相關車規認證。
當然,倘若縱觀整體汽車電子市場,目前正面臨階段性壓力。前述公司的主業仍在相對穩定且有周期性旺季的手機市場,汽車業務對這類公司更多作爲第二增長曲線而存在;對於主業聚焦在汽車電子的產業鏈公司,其業績就沒那麼好看了。
被視爲是汽車芯片市場風向標的德州儀器,此前在三季度財報交流會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Haviv Ilan就分析,三季度在中國的汽車收入達到歷史新高,經歷了一季度的調整後,從第二季度已經開始增長;但其他地區市場的汽車業務營收在2023年三季度達到峰值,目前整體仍呈現下行趨勢,疲軟情況在持續。
這意味着目前全球汽車電子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現狀,海外汽車市場後續波動態勢,將持續與市場實際需求磨合。
此外,這一細分市場的盈利能力也受到關注。第三方機構潮電智庫此前指出,汽車電子供應鏈已經關注到毛利率亟待提升的事實,有公司管理層明確指示虧本的項目不能做。
長期空間
電動汽車市場的長期發展空間毋庸置疑,只是結構化的需求走向或許已經明晰。
對於當前汽車芯片市場面臨的成長壓力,段喜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根據統計,目前一年內新推出的電動車機型甚至比手機機型還多。這導致電動車市場供應積極,但也對供應鏈的價格體系帶來一定壓力。
“的確是面臨不太健康的狀態。”不過他續稱,相信這種狀態將逐漸好轉。“今年業內觀察發現,全球純電電動車銷售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是油電混動類電動車有很快成長,這源於消費者的續航焦慮。因此即便目前電動車市場處在前幾年爆發性成長後的震盪沉澱階段,導致相關車載存儲芯片也面臨一定壓力,但我認爲在明年會開始好轉。”
究其原因,段喜亭指出,首先,市場在經歷優勝劣汰後,明年發展會趨於穩定;其次,在市場對純電和混動市場有明確方向後,汽車市場到明年會有明確的發展趨勢,因此預計到2025年尤其是下半年,汽車存儲相關應用會進入新的發展局面。
“我認爲,汽車是一個持續成長的產業,也是除手機之外會面臨最大變革發展的產業,還是會有深入AI相關應用的產業。比如智能駕駛目前還處在‘嬰兒期’,逐漸成長會進入成熟期,我依然很看好汽車產業。”他續稱,因此目前市場處在恢復發展秩序期,對未來汽車行業的良性發展也有益處。
從整體市場空間分析,郭祚榮認爲,從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轉換,令汽車芯片市場需求將迎來4-5倍的市場容量增加,推動車載芯片每年有30%-40%甚至更高的年增速。因此目前成熟工藝製程完全足夠承載相關市場需求,短期看不到對成熟工藝過剩的擔憂。“目前我們認爲,28nm依然是性價比最高的工藝製程,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需要採用最先進工藝。”
集邦諮詢研究經理敖國鋒則指出,在2027年後,無論L3或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上,都將看到平均閃存容量向2T、4T邁進。因此隨着接下來法律法規完善,智能駕駛市場對閃存產品會有巨大需求空間。“因此我們相信在2026年後,閃存會迎來另一波成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由車用智駕產品興起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