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羽絲絨被」 差一個字差很大!專家批沒道德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天氣越來越冷了,沒有一件保暖的羽絨被,要怎麼度過寒冷的冬夜?羽絨是世界上最輕柔、最保暖的天然材質,它來自鴨、鵝的腹部頸部,外型就像是一朵朵蒲公英,是立體狀的小絨球,可以隔絕冷空氣,達到自然保溫效果;但你是否注意到,在不少網路或是實體通路,出現一種「羽絲絨被」,羽絨、羽絲絨,差一個字,價格卻差很大,一條羽絲絨被,有的只要990元就能買到,到底這是什麼產品

儘管氣溫直直落,賣場買氣是熱滾滾,架上的羽絨被只要打着低價促銷,民衆搶購毫不手軟,但你知道掏錢買的,是正港的羽絨被嗎?

實地到賣場走一趟,記者發現了好幾款名稱類似的產品,它們都叫做羽「絲」絨被,到底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共同特色是它們跟羽絨被相比,價錢相對便宜,平均一件大約990元到1千多元就能買到,還標榜純天然,既保暖又輕盈,從實體店面到網購和電視購物都有在賣。

記者請臺灣羽毛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焜耀來做鑑定,結果才一割開表層,羽絲絨被裡面的填充物就讓他直搖頭。陳焜耀說,「基本上這些東西,(羽絲)就是從羽毛裡面意去把它打碎之後,製造出來的東西。那你的目的是幹什麼?就是讓人家摸不出(羽毛梗)來,這是一個非常沒有商業道德現象。」

純正的羽絨看來像是一朵朵蒲公英,取自鴨或鵝的腹部和頸部,保暖效果好,市價一公斤大約3千元;羽絲是把羽毛去梗後,再攪成一絲一絲的形狀,根本不是羽絨,市價一公斤只要100元左右,兩者價差高達30倍。

陳焜耀表示,「它(羽絲)就是不暖,會受潮,然後它蓋一蓋會跑到旁邊去,它會變成一塊一塊。」保暖效果如何?讓數字來說話,羽絨被才蓋5分鐘,體表溫度攝氏25.6度上升到29.5度,升溫快4度,至於羽絲絨被同樣蓋5分鐘,體表溫度從25.2度才升到26度,只上升了不到1度。

陳焜耀批評,「劣質!非常劣質的東西,根本是一個不該有的東西,(希望)政府尤其商業司能夠了解到市場的混亂跟造假的情形。」

來到一家已經有百年曆史的羽絨製造工廠業者告訴我們,在製程中難免都會落下羽絲,對他們來說,這些是「下腳料」,不會放入羽絨被裡。羽絨製造廠業者簡秀梅表示,「一般這個東西的話,就當做下腳品了,(記者:所以你們不會把它放進被子裡?)這個怎麼可以!我們就故意把它抽出來,再拿進去被子裡,不就很好玩了。」

一摸二壓三標示 好羽絨蓬鬆回彈快

該怎麼辨識才能買到正港的羽絨被?業者也教大家小撇步。寢具公司總經理王雅慧表示,「(羽絨被)用壓的方式,它的回彈性會很高,會迅速的回彈,羽絲被回彈力就會明顯差很多,你可能壓下去,回彈速度幾乎不明顯。」

實際壓一壓,如果迅速回彈,表示裡頭羽絨蓬鬆,可以產生良好保暖效果。王雅慧指出,「抖一抖,(羽絨被)整個呈現有立體感,就會有一格一格立體的感覺。」

最後張大眼睛看清楚產品上的標示,羽絨被、羽絲絨被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從價格成本到裡頭的填充物,都有不小的差異。聰明選購,才能在冷冷冬天蓋得保暖、換得好眠。(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看報導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