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英特爾砸錢蓋廠 對決臺積電前要先破三關

英特爾近來流年不利,新任CEO季辛格一上任便大刀闊斧蓋廠。(圖/美聯社

文/記者周康玉

英特爾(Intel)新任CEO季辛格(Pat Gelsinger)今(24)日首度於上任後公開發表談話,砸200億美元蓋先進製程廠以及重推設計代工、封裝一條龍服務,也就是「IDM 2.0」(命名爲New Intel Foundry Service,簡稱IFS)這兩項決策最爲讓市場震撼業界解讀爲「與臺積電對決」,也有人看不懂英特爾此舉用意爲何,但從各面向分析,英特爾此策略有跡可循,也引起市場兩極看法。

有跡可循一,英特爾近年來流年不利,遭遇CPU缺貨、先進製程卡關瓶頸,新上任季辛格試圖帶領英特爾重返往日榮耀;有跡可循二,在近三年美國當政者接續打美國製造牌下,又因疫情引發全球晶片荒,引起美國、歐盟都開始重視在地半導體供應鏈,因而需要一個具代表性的美國本土企業站出來,作爲製造的代表,晶圓代工和IDM服務經驗豐富的英特爾自然成了最佳選項

英特爾這回三管齊下,一方面宣佈要自建先進製程晶圓廠、接委外代工訂單;一方面要將自己部分產品交給臺積電代工;另一方面,也不放棄持續保留產能,製造自家晶片。

▼ 英特爾新任CEO季辛格(Pat Gelsinger)。(圖/Intel提供)

至於市場上的兩極看法呢?綜合多位業內人士產業分析師的各方之說,大致可分爲「看衰派」,一派是「開放心胸派」。

先談「IDM 2.0」這項決定,看衰派的人認爲,英特爾提供IDM服務模式不是第一天,此舉是重返老路,兩年前因良率問題,發生10奈米難產(相當於臺積電7奈米),此後掀起組織大改造,IDM 2.0等於是把過去的IDM重新包裝再出發,結果依舊是會不盡人意的。

再來看英特爾投產先進製程這件事。英特爾表明要蓋的是7奈米EUV(強效版)以下的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廠,看衰派的人質疑,7奈米、5奈米,甚至3奈米以下都是CPU、GPU的天下,英特爾的客戶在哪?

此外,一名半導體資深業內人士認爲,蓋廠房至少需要2年後開始生產運作;相對臺積電的5奈米制程去年已量產,強效版5奈米則於今年量產,等英特爾新廠蓋好時,臺積電的5奈米制程運作至少2年了,良率和運作能力相對成熟,在客戶需要同樣的先進製程和效能下,很難轉單到英特爾。

再從英特爾一次提供IDM一條龍服務以及純晶圓代工服務、將自家CPU委外給臺積電、以及保留產能自制晶片等三種解決方案,資深業內人士認爲,完全考驗管理層在資源分配的智慧,很難想像三種營運模式同步進行,笑稱恐怕會「神經錯亂」。

然而,從英特爾新聞稿,可多少回答上述疑問:「亞利桑那州州長Doug Ducey和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偕同英特爾一起宣佈,預計創造超過3000個常設高科技高薪職位,以及3000多個建築職缺;與大約15000個長期在當地工作機會」以及「Gelsinger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亞利桑那州和拜登政府合作,透過獎勵措施來刺激這類的美國國內投資。』」

上述內容明示一件事,縱然外界對英特爾的先進製程運作能力和產出效能打上問號,但英特爾此舉卻完全符合「美國製造優先」精神,且或多或少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纔會衆人看衰卻吾往矣。

▼市場人士臆測,英特爾蓋廠,是想與臺積電正面對決。(圖/記者施怡妏攝)

另外,英特爾指出,在亞利桑那州新建的兩座晶圓廠,將成爲「美國和歐洲」當地晶圓代工產能的主要供應商,這也相當耐人尋味。就現況而言,美國會對先進製程有需求的幾大巨頭包括高通、Nvidia、AMD、Apple、Xillinx等,都與英特爾有競爭關係,業內人士認爲,除了高通外,其他大廠打死都不可能委託給自己的競爭者代工;至於歐洲,也幾乎都是IDM廠,同樣和英特爾具有相當高的同質性,要說純IC設計廠,屈指可數。

這時,另一派開放心胸派的業內人士則認爲,表面上看來,美國、歐洲都沒有英特爾未來的潛在客戶,但實際上,英特爾瞄準的是年年成長的資料中心伺服器市場,這些潛在大客戶可能是Google、Amazon、Facebook、騰訊、阿里巴巴等,相對這些客戶下單的量可能不大,但可能需要的是客製化晶片,且砸錢不手軟。業內人士指出,由於臺積電產能不足將延續,讓英特爾有機可乘,可望吃下小部分的資料中心市場,等於是分食臺積電爆滿的HPC(高效能運算)平臺產能,但不足以影響臺積電。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圖/資料照)

開放心胸派的人認爲,畢竟英特爾經營團隊和經驗老道的季辛格「不是笨蛋」,雖然因爲上述悲觀人士看衰英特爾的疑慮的確難解,包括三管齊下資源怎分配?過去運作失敗的純代工運作模式怎麼突破?IDM的客戶又在哪?...等問題,都阻擋不了軟體新創出身的季辛格,一步步向更多軟體主宰巨頭靠攏的事實。

一名資深產業分析師認爲,英特爾提到,要服務歐洲市場,等於就是向歐洲廠商遞出橄欖枝,這也符合近期歐盟有意自建在地半導體的想法,至少,不要這麼過度依賴臺積電。

資深業內人士則同樣認爲,英特爾今日幾項重大宣佈,其實都和美國政府想降低單一供應商依賴有關,等於是「風險管理」的考量,但蓋廠到實際運作生產至少要3年以上,要能追上已經運作近兩年5奈米的臺積電,至少要五年,目前只能說,只聞聲樓梯響、不見其人,尚待一段長期時間證明英特爾模式是否可行。

綜合上述,英特爾究竟能否將這三種營運模式同步運作成功,進而對決臺積電?看來,至少得突破以下三關:首先,要先找到客戶肯加入IFS,像是Nvidia、AMD、Apple等競爭對手就別想了,然而其他伺服器、資料中心巨頭像是Amazon、Google、Facebook買不買單?第二,以過去10奈米卡關良久紀錄、CPU大缺貨的紀錄看來,究竟英特爾要邁入下一世製程良率、效能(performance)能否做出來?第三,要證明自己能做得到純代工營運模式,畢竟英特爾這塊業務過去做到「名存實亡」。突破這三關,纔可談「對決臺積電」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