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高質量發展的新齒輪:“百億生態”,商家提質

5月26日,拼多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根據財報顯示,2023年一季度,拼多多錄得總收入爲376.4億元,同比增長58.2%,超出此前市場預期的319.81億元;淨利潤8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6億元同比增長212%;NON-GAAP淨利101.3億元,同比增長141%。

受此影響,當天美股盤前,拼多多股價上漲近10%,截至收盤,其股價報收71.42美元/股,漲幅達18.99%,市值逼近千億美元。

今年,隨着國內消費復甦趨勢明顯,線上市場持續向好,不過在整個電商行業增長持續放緩的背景下,拼多多此次的業績仍堪稱驚喜,而這歸功於何?

陳磊在業績說明會上給出了答案,“這個季度的業績部分體現了拼多多進行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成果”。由快向穩、從速度到質量,拼多多的轉型經受陣痛過後,正漸漸展現出正向價值,而在其沿着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推進時,新的扶持策略也應運而生,這就是首次公開的“百億生態”專項。

增長的質變

拼多多的超預期成績單固然是消費復甦的結果,但又不能單單歸功於消費復甦。從營收增長來看,公司第一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了58.2%,這一數字遠高於整體消費市場的增長水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其中網上零售額32863億元,增長8.6%。

近些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經到達了一個峰值,可挖掘的新用戶越來越少,增量空間萎縮,而拼多多的營收增長來自哪裡?這個疑問其實也可以從財報中看出。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拼多多總運營費用爲195.83億元,同比增長35%,主要是因爲銷售和營銷費用的增加。但一季度,拼多多總營運費用率較2022年一季度減少了8.82%,且得益於營運費用率的下降,銷售淨利率同比增加了10.60%。

運營效率的提升,自然直接拉動了拼多多兩大收入來源的增長,一季度核心電商廣告收入272億元,同比增長50%,去年同期爲29%,上一季度則爲38%;交易服務收入爲103.93億,比2022年同期的55.91億元增長了86%。這也意味着拼多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提振了整體業績。

營收增長背後,一面是運營效率,另一面則是消費端的活力釋放,拼多多爲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優質商品和更多元化的服務,使得消費回暖後的消費潛力在平臺上得以釋放,而這兩點其實都要歸功於拼多多從營銷向研發的戰略轉型。

從財報可看,2023年Q1,拼多多研發投入環比增加4.2%,達到25.1億元,去年投入更是高達百億元以上,佔總營收比例接近9%。如陳磊所說,“通過精進技術,提升供需兩端‘產消直連’的質量與效率,還將有助於整個行業進一步釋放潛能”,因此,這種轉變透過財報數據的增長展現出來,更促使拼多多的增長實現了從“速度”驅動到“質量”驅動的升級。

從關注增長速度,轉爲追求發展質量,這和拼多多全面擁抱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趨於一致。

平臺連接供需兩端,拼多多的高質量發展本質上就是讓兩端都更“高質量”,而在供給側,商家生態關係到商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水平,尤其是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生存壓力較大,平臺爲其提供的環境可能直接影響商家經營狀態。

爲此,拼多多繼百億補貼、百億農研之後,又發佈第三個百億項目—“百億生態”,旨在對優質商戶和商品進行資源傾斜,推動中小企業、優質商家實現有質量的增長,提升平臺商戶的整體服務效率與品質。

直連兩端,打通數字化新供給和數字化新消費

在拼多多的成長和轉變軌跡中,“百億”項目的推出可以說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百億補貼,依靠下沉市場崛起的拼多多實現了全階層用戶的突破,迅速吸引了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而藉由百億農研,拼多多持續重投農業領域,推動農業數字化,成功夯實了平臺的農業根基,讓農副產品成爲撬動大衆消費者的新增長動力。

如今“百億生態”的出現,服務於拼多多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是在供給端實現由量到質飛躍的關鍵。

這對數以萬計的商家來講,亦是新的機遇。百億規模的幫扶資金,將會惠及更多的優質商戶、品牌及中小企業,給予其直接的助力,而更深層次的數字化改造也將通過百億生態落實在整條產業鏈上,提升商家的數字化能力,用高質量供給爲高質量消費創造條件。

農業是拼多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立足點,自然也是百億生態幫扶優質商家的重點。近些年來,拼多多深入農業產業鏈,通過“農地雲拼+產地直髮”的運營模式,以用戶拼購和產地直髮實現產銷對接,從而讓農產品突破地域流通限制,促進了中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鏈接,以此獲得發展機遇。

比如一些拼多多商家依託“拼單+產地直髮”的模式取得規模效應、建立價格優勢後,開始爲包括直播電商在內的其他平臺供貨,實現多平臺運營。

但僅僅是渠道的拓展還不夠,拼多多推出百億生態,一個關鍵舉措是通過流量等資源傾斜,激發需求側的“數字化新消費”,輔助產業帶商家建設“數字化新供給”。簡單來講,從消費數據中提取出需求側趨勢,反向引導產業鏈提供有效供給,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拼多多在這方面已有實踐。海南萬寧,4、5月份的黃燈籠椒種植基地上,農戶們忙忙碌碌,採摘着這裡獨有的黃燈籠椒。自從實現大規模種植後,從種植、加工到銷售,圍繞黃燈籠辣醬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而隨着海南旅遊市場的發展,黃燈籠辣醬也跟着火了起來。但真正讓其出圈的還是線上渠道。

南國食品,作爲一家海南老字號品牌,率先從線下轉入線上,在拼多多上探索流量密碼。最初將線下爆款複製至線上後,發現並不好賣,後來南國食品在平臺扶持下制定專屬運營計劃,選擇偏小衆且有優勢的衝飲類作爲主打品類,逐漸起量,爲黃燈籠辣醬帶來了用戶羣體。黃燈籠辣醬之所以成爲爆款,本質上在於創新,根據線上平臺提供的數據支持,把消費者的意見整理起來,食品生產商繼而對黃燈籠醬的配方、口感、包裝等進行改良。

南國食品的負責人稱,有一次公司參加拼多多“百億補貼”活動,黃燈籠醬上架一分鐘,銷售額便破了10萬。

百億生態的推出,未來更將幫助平臺打通數字化新消費和數字化新供給,爲商家提供更多的助力。

產業帶培育優質商家,讓商家活下去、走出去

當整個電商行業在消費端的發展因用戶增長停滯而受限,沿着產業鏈上游尋找新的增長點就成了平臺的共識,這也是爲什麼近些年來電商巨頭聚集在產業帶上的原因。而拼多多通過紮根各大商品產區和產業帶,在供給側已經培育了一大批優質商家,依靠他們提供豐富、優質的產品。

爲了給其創造健康的商業生態,平臺一面結合百億補貼等活動,刺激消費需求,帶動商家增長,一面又通過農產品零佣金等舉措,降低商家的運營壓力。

但無論是農業還是製造業,不同領域長期存在的“小、散、弱”的局面,無法僅僅通過優化供應鏈改善,只有在產品及品牌包裝、規模化和標準化、開拓新市場等方面深度運營,才能獲得更大的價值和長足的發展。百億生態落地,同樣在爆品打造、加“數”發展、拓展國際市場等多方面助力優質商家。

環縣,甘肅省東部的一個小縣城,這裡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氣候乾旱,大多數人只能靠養羊爲生。2014年時環縣的羊肉產業產值不過數百萬元,如今全縣羊只飼養量突破315萬隻,產值突破55億元。

近些年,各大電商平臺紛紛下沉,扶農助農,帶動縣域電商經濟飛速發展,而線上市場的開拓,首先驅動的就是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每天下午,我們會根據訂單情況配送員會將從冷庫拉過來的新鮮冷凍羊肉進行包裝處理,打印訂單信息、真空包裝、用保溫袋包裹…當天就可以通過順豐速遞空運發貨,而且保證是當天宰殺的新鮮羔羊肉”,劉國寧表示。自2015年返鄉創業,他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環縣本地的灘羊肉、黑山羊,公司銷售額直線上升。

劉國寧在線上的成功,不單是抓住了先發優勢,更關鍵的在於其通過打造品牌,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

2016年,劉國寧接觸到拼多多的扶貧助農項目,在相關團隊的支持幫助下,爲其創建的“隴上劉叔叔”品牌註冊了商標,在線上銷量穩定、形成規模優勢後,平臺又專門幫助其對接包材、物流公司,越發標準化的流程幫助品牌佔領消費者心智。

拼多多深耕農業產業多年,通過探訪國內各個優質產業帶,提升農貨上行效率,幫助產業帶商家開拓市場。隨着平臺全面擁抱高質量發展,從速度向質量轉型,拼多多將繼續對農村供應鏈體系和產業升級加大投入力度,在科研成果轉化、產品創新、構建品牌等方面爲未來農業發展提供解決方案,讓農業高質量增長變爲現實。

平臺及商家的高質量發展,自然不僅僅侷限於國內市場,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平臺TEMU的上線和爆火,爲優質商家出海鋪平了道路。

去年,拼多多向國內製造業的品牌商家、中小企業、源頭工廠全面開放,並對入駐的商家提供0佣金、0保證金的優惠政策,以及流量支持,資源補貼等扶持政策,先後推動了國內上萬家制造企業順利出海。如今有了百億生態,優質商家出海將獲得更多的扶持。

當前,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開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其中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商家必然是拉動經濟、滿足消費需求爆發的主流力量,但電商行業的緩慢發展已然讓競爭更加嚴峻。

拼多多全面擁抱高質量發展,順應了這一宏觀趨勢,隨着百億生態的落地,將爲優質商家創造一個健康的商業生態,幫助他們以更高的效率提供優質產品,以更好的服務刺激消費需求,實現高質量供給帶動高質量消費,從而推動國內外消費市場的復甦和繁榮。

對拼多多而言,這也是平臺商品及服務品質真正得到提升的關鍵,讓高信用、合規經營的優質商家獲得更多機會,帶動其他商家的升級意識,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