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建國/綠營應正視促統聲音上揚
▲習近平出席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典禮時,強調「我們不允許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領土分裂出去」。(圖/視覺中國CFP)
最近一段時日以來,兩岸關係警訊頻傳。先是美聯社前駐臺記者溫逸德撰文說,大陸會在2018年以統力統一臺灣;接着,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蒙古朱日和閱兵,視頻當中的片斷,閱兵現場的背景,出現了作爲演訓設施的臺灣總統府樓牌。然後,習近平在解放軍建軍90週年的大會上,強調「我們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誰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獲得臺下如雷掌聲,打斷了他的演講。
把這些警訊解讀爲大陸即將對臺灣動武,大概是過度引伸了;但是,不嚴肅看待這些言語動作,恐怕更是鴕鳥心態、自欺欺人。因爲,凡是關心兩岸關係的人應該都會感覺得到,從今年5月20日之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變得越來越冷。如今,更有些山雨欲來的味道。
造成兩岸關係往緊張對抗方向傾斜的主要原因很清楚,就是蔡英文總統在就職週年之時,不但沒有接受「九二共識」,正向回答那「未完成的答卷」,還以「新形勢」、「新問卷」、和「新模式」所謂「三新」的說法,來回應大陸方面的期待,用調侃的態度,吃大陸的豆腐。這種自以爲清新浪漫、實則輕佻兒戲的迴應方式,不惹得大陸給妳吃點苦頭,難矣。結果,和中華民國有着107年邦誼的巴拿馬,說再見了。
更糟糕的是,嘴巴上老掛着要「維持兩岸現狀」的蔡英文,在教育政策和文化政策上,卻不停的推出「去中國化」的動作。明明知道對岸很仔細的在「聽其言,觀其行」,蔡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悍然修改歷史課綱,把中國歸入東亞的脈絡,把中國歷史當作外國史來定位。最近,又要制定《國家語言法》,稀釋現行國語的份量,突出所謂「臺語」的地位。很難不讓人懷疑其暗藏文化臺獨的動機。
蔡英文口頭上愛說「維持現狀」,實際作爲則猛推「文化臺獨」、「柔性臺獨」、和「漸進臺獨」。這種言行不一的情形,不僅大陸的鷹派人士一直喊打,現在,就連鴿派的人士也看不下去,不想再繼續「聽其言,觀其行」,而提出了訂定時間表、加速統一的論調。
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的所長周志懷,一向被認爲對臺灣的態度比較溫和友善,日前發表文章,主張「研究統一時間表的時候到了」。文章中強調,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在一箇中國原則下,大陸可以耐心等待,但是,民進黨當局如果繼續搞切香腸式的「去中國化」動作,大陸方面會將統一的進程提速。
對臺溫和派失耐心
在馬英九總統執政的後期,大陸方面有感於馬總統無力「撥亂反正」,抑制「去中國化」的蔓延,所以,將過往「反對臺獨」的說法,改爲「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習近平進一步用「六個任何」對臺獨提出警告,不用亮劍,就滿是肅殺之氣,蔡政府還要繼續鴕鳥作風,我行我素下去嗎?
情勢很明瞭,接受體現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大陸可以等待,讓兩岸慢慢的磨合,找出共榮共享之道。拒絕「九二共識」還搞「去中國化」,就不要怪大陸方面促統的聲音上揚,要把兩岸統一提上時程了。
● 龐建國,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代理所長。本文轉載自2017年8月9日《旺報》D3版。本文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