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的導師獲諾貝爾獎,背後離不開潘建偉
今年的諾貝爾三大科學獎項已揭曉,雖然沒有中國科學家獲獎,但毫無疑問的是,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與中國科學家的工作密切相關。Alain Aspect、John Clauser、Anton Zeilinger三位科學家因在量子糾纏實驗、檢驗貝爾不等式、開創量子信息科學方面做出貢獻而獲獎。中國科學家潘建偉恰好就是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其中Anton Zeilinger正是潘建偉在奧地利留學時的博士生導師。
潘建偉領導的團隊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比較典型的就是發射“墨子號”量子科學試驗衛星,並依靠墨子號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實驗。今年7月27日,世界首顆用於量子密鑰分發終端的微納衛星“濟南一號”上天,邁出了量子通信商業化的一大步。在2020年,潘建偉等人還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九章”。在潘建偉等科學家的帶領下,中國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方面的研究居於世界第一方陣。這些工作促成了潘建偉的導師以及另外兩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爲什麼說潘建偉的工作促成了導師獲獎?這是由諾貝爾獎的規則決定的,諾貝爾獎以及其他一些科學大獎青睞開創以及重要。如果不是開創性的發現,哪怕是在別人發現的基礎上發了一篇又一篇的《Science》《Nature》,也無法獲得諾貝爾獎的青睞。一篇又一篇的《Science》《Nature》只能說明前人的工作非常出色,值得獲諾貝爾獎。
這樣的例子在諾貝爾獎史上舉不勝舉。比如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倫琴,因爲他發現了X射線。倫琴在1895年發表了他的《關於一種新的射線》的論文,這是關於X射線的開山之作。之後的1896年及1897年倫琴再次發表兩篇關於X射線的論文。在前後的三篇論文中,倫琴並沒有揭示出X射線是一種電磁波。但他的發現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僅僅是在1896年,全世界就發表了超過1000篇的關於X射線的論文。如果沒有其他科學家對X射線的瘋狂研究,倫琴不會那麼快就得諾貝爾獎。倫琴之後的衆多研究者將倫琴推到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
Alain Aspect、John Clauser、Anton Zeilinger三位科學家在2010年曾拿下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沃爾夫獎,這是沃爾夫獎對他們工作的肯定,也是沃爾夫獎看好量子量子糾纏、量子信息的未來發展的體現。最近的這十幾年,恰恰是量子信息快速發展的時期,世界各大國在量子信息方面的投入及競爭開始加劇,量子信息技術開始走進商業化。這方面潘建偉無疑做的非常出色。在量子信息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該是諾貝爾獎向三位科學家招手的時候了。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時,致辭中提到的4篇論文都有中國科學家的參與。導師得獎,這也是對潘建偉的肯定。從獲得的信息中可以看得出,得知三位科學家獲獎時,潘建偉及其團隊成員都非常振奮,沒有爲獲獎名單中沒有潘建偉表現出失落。不論是基礎研究還是應用研究,都沒必要以獲得諾貝爾獎作爲目標,成果剛出現時的興奮可能比得諾貝爾獎還讓人歡喜。潘建偉及其團隊成員做得非常好。